當前位置:文學樓>其它小說>唯我煌煌大唐> 第242章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242章 (2 / 3)

曹文是這才慢悠悠地道:“這才是我所擔心的啊。晉商、徽商、潮商,我們這三波,可比得過唐人?”

老亢頭煩躁地敲了敲煙鬥,道:“有道是強龍不壓地頭蛇。還怕了他們不成?”

喬全美道:“強龍不壓地頭蛇?我們哪家是靠著這句話起家的?”

喬全美的這句話,可不是說到在場的每一位的心坎兒裡去了?就好比說曹家的曹三貴,當年就是在邊關那邊,靠著磨豆腐起家的。還有他們喬家,也是背井離鄉去了包頭,建了廣盛公。

這句話,可是說到了在場每一個人的心裡。

在商人等同於賤籍的大環境下,但凡有一絲活路,哪個會走商?還不是為了掙一口飯吃。

不獨他們,徽商也是如此,要不然,那句話怎麼來的?

前世不修,生在徽州,十三四歲,往外一丟。

這說的,就是徽商,其實,也是在說這個世道下所有的商人。在這個年頭,第一次出去走商,身上唯一帶的,除了那身衣裳之外,也就只有腰間的一根麻繩了。麻繩是用來幹嘛的?平時束衣服當腰帶,有活計幹的時候用來綁東西,沒有活計幹也實在是活不下去了,那就幹脆一點,自掛東南枝得了。

說出這樣的話,本來就是喪氣、服軟、怕事兒的表現。就不知道,這老亢頭是不是故意如此。

渠驍也道:“我聽說一件事兒,唐人的學堂,蒙學堂,不僅教讀書識字,還教打算盤、看賬本兒。”

曹文是當時就跳了起來:“真的假的?”

“真的。宣徽府,知道不?”

眾人點點頭。

“專門替女王打理産業的衙門,每年要拿出一個億的牡丹幣,就為了貼補蒙學堂。而他們的蒙學堂的小學生,七歲入學,學七年,出來正好十四歲。若是家裡有錢願意供給,那就繼續學,日後科舉做官。家裡沒錢供養的,則自己出來做工,攢夠了錢,想再入學堂深造的,可以繼續入學堂。這蒙學堂的錢,一部分是國庫貼補的,另外一部分,則是女王的私庫裡出的。據說女王最艱難的時候,欠了近九個億的外債,依舊沒有減這裡的貼補。”

曹文是遲疑了一下,道:“華夏土地廣袤,人口眾多,女王怎麼可能……”

“這是真的。據說,博陵公主已經在京畿一帶收養孤兒,讓這些孩子在蒙學堂裡讀書了。”

“不要錢?”

“對,不要錢。不止如此,聽說唐人的法令,對十二歲以下的孩子,提供食物補貼。用跟銀票一樣的代金券,可以在宣徽府下的鋪子購買食物。”

“竟然還有這樣的好事兒?”

“是。一個孩子,一個月約莫能夠拿到三百錢的食物補貼。”

“那,那可是很了不得的數字呢。”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