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援!”
“附議!”
……
法拉耶特的發言立刻得到了民眾的支援。
其實,法拉耶特這麼說,是有私心的。三年革命,法蘭西有太多太多的人丟了性命,國王教士貴族,甚至包括大量的平民!那可是六萬無辜的平民!法拉耶特擔心,這種情況繼續下去的話,就是他的名聲再好,也有可能被牽連而被送上斷頭臺。
“法拉耶特公民!”
弗雷隆大急。
法拉耶特道:“先生,您為什麼不把唐國駐法蘭西大使請到國民會議上來為大家解惑呢?唐國女王曾經說過,這個世界上沒有最先進的制度,只有最適合的制度。君主制,不,應該說,唐國的君主制,他們的政令是否能夠滿足我們的需求。這些,那位大使肯定能夠回答我們,不是嗎?”
下面有個手裡拿著棒針的婦女也高聲道:“是啊,弗雷隆先生,現在,也只有盧浮宮前的麵粉還維持著1774年的價格。別處的麵粉,漲了不知道多少!先生,就是女王仁慈,可是當她是外國的女王的時候,她能給我們的麵粉的數量,也是非常有限的。”
拜三年革命所賜,就連女人們也變得更加伶牙俐齒。
周圍的民洲紛紛符合:“我們要麵包!我們要麵包!”
外頭街道上的民眾也紛紛響應起來:
“我們要麵包!”
三年。
歷經三年的苦難,法蘭西的人民的訴求依舊沒有變,他們第一需要的,還是麵包。
自由和平等的確是他們的訴求,但是,這種訴求,依舊敵不過饑餓的威力。也只有先填飽了肚子,人民才有力氣追求自由和平等。
後來的歷史學家如此感嘆到。
在這樣的情況下,熱月黨人三巨頭還能如何?他們只能把唐國駐法蘭西大使請到國民會議大廳,而法拉耶特自掏腰包把書店裡的唐國會典全部買了下來,分發到在場的民眾手中。
沒錯,數量是不夠,但是,起碼,幾個人湊在一起,還是可以的。
一場面對巴黎人民的關於唐國會典的解釋,開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