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微臣以為遷都之事不可行!”
正當這時,又一人跳出來反對遷都的提議,百官們俱是驚奇,在曹『操』和袁常相繼贊同遷都之後,是誰還有勇氣站出來反對遷都?眾人目光望去,卻是新任的車騎將軍楊奉,見到是他百官們也就釋然了。畢竟楊奉手中也有兵力,而且又不是在兗州和幽州,他又何須畏懼曹『操』和袁常,站出來反對似乎也在情理之中。
“陛下此前身陷賊子之手,好不容易重新回到洛陽都城,若是遷都,此前的諸多努力豈不是白費了?況且,天子乃是天命之子,真龍天子,麾下將士無數,即便有災難發生又如何,難道還不能與之對抗。”
聽到楊奉這話,百官們搖頭嘆息,他這顯然是胡攪蠻纏了,若是人力能夠對抗天災,那還能稱為天災?
不過,對於楊奉的反對,他們也明白他的想法。
楊奉因為在劉協東歸洛陽的路上護衛有功,才被劉協封為車騎將軍。而且,因為楊奉手中掌控著一支兵馬,雖然大家不屑於他的出身,卻也會忌憚三分。加上車騎將軍的職位,洛陽城中可與之相提並論的怕是沒幾個。然而,一旦遷都了,無論是到袁常還是到曹『操』的屬地,楊奉的地位怕是就一落千丈了,捏扁搓圓還不是人家說的算。因此,楊奉顯然是不會同意遷都的。
只是,楊奉的反對畢竟沒有適當的理由,自然不能得到別人的聲援。這時候,誰也不敢冒著風險去支援他,一旦遷都真的實現了,豈不是要得罪袁常和曹『操』中的一人。既然如此,還不如靜觀其變,讓天子自己做決定。
劉協似乎也有些猶豫,畢竟洛陽的經歷委實讓人不愉快,遷都似乎也是個不錯的提議。不過,他也沒有立即做出決定,而是看向楊彪,問道:“楊太尉,你老成持國,經驗豐富,不知遷都之事如何?”
楊彪顯然知道劉協會詢問自己,此前便一直都有在思考,聞言之後,便回道:“陛下,微臣以為,關中一帶近些年確實災禍頻繁,不利於朝廷的治理。因此,遷都之事,或可行。”
楊彪說的是或可行,並沒有說可行。
雖然是一字之差,但是,卻還是很關鍵的。至少,若是遷都之後朝廷的處境沒有得到改善,那麼,史書上的記載也不會讓他楊彪留下罵名。畢竟,他說的是或許可行,沒說一定要遷都。楊彪為官多年,名聲已經足夠了,至少,到目前為止,他的名聲都不會有汙點,他自然也不會允許這樣的事情給自己留下汙點。以後要追究責任,反正就看最後做決定的是誰,反正楊彪打定主意不會去淌這趟渾水。或許,這也是大部分老臣子的做法,到了晚年之後,不想給自己留下汙點,以致於時常都保持模稜兩可的狀態。因此,這些原本被前一任皇帝託孤的重臣,都會跟新皇之間產生矛盾,鮮有不例外的。
劉協沒有得到確定的回答,有些憋悶,將目光看向趙溫和張喜二人,問道:“趙司徒,張司空,二位愛卿以為如何?”
“微臣以為太尉所言甚是,臣並無異議!”
楊彪都不敢給出確定的答覆了,趙溫和張喜二人自然也不敢回答,只能表達他們支援楊彪的意見。而楊彪的意見,也是沒有答案的意見,最終如何決定,還是要看劉協自己的想法。所以,饒了一圈之後,最終還是要由劉協自己做決定。
深呼吸一口氣,免得自己沒能沉住氣破口大罵,劉協內心苦悶不已。
三公都沒有意見,那麼,接下來自然是劉協做決定的時候了。百官們也都不言語,曹『操』和袁常二人也沒有『逼』迫。雖然說劉協無論是否決定遷都,結果都是一樣的,但是,如果讓劉協自己同意遷都,那無疑是更好的。
回想了過往,分析瞭如今的處境,劉協在花費了一陣的時間思考之後,總算有了決定,目光環視殿中群臣一眼,隨後淡淡說道:“遷都之事或許可行,只是,卻是不知將遷往何處?”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劉協雖然沒說出要遷都的話,但是,既然都問了遷往哪裡更好,顯然,他是已經同意遷都了。
“陛下,微臣以為益州可行。益州乃是高祖起家之地,且經過益州牧的悉心治理,如今境內民豐物足,百姓和睦,且有山川之險,可保無憂。”
一名大臣站了出來,慷慨激昂的發表了意見。
只不過,他的話才說完,大家就用關愛智障兒童的眼神看向他。這廝莫不是出來搞笑的?益州牧劉璋切斷了入蜀道路,擺明了是要自成一國,劃地為王,劉協去益州,不是送上門去讓人家大卸八塊。而且,當初劉邦跑到益州也是被『逼』無奈,又不是自願的。如今劉協顯然還沒到那個地步,可見提出遷都益州的大臣不是智障就是腦殘,鑑定完畢!
劉協感到有些悲哀,他的大臣除了少數幾個,大多數的莫非都是這樣的臣子?若是如此的話,有朝一日,他定要把這些無能之輩都給清空了。
“陛下,微臣以為荊州或許是個好去處。”
又一個大臣站出來,推薦的卻是荊州劉表。說起來,這些大臣首先想到的都是漢室宗親的地盤,畢竟當初讓這些漢室宗親到各地任職,為的就是一旦君王受到威脅的時候,各地的漢室宗親能夠站出來援助君王。只是,他們難道就沒想過,劉協在董卓、李傕、郭汜等人手中多時,這些漢室宗親都沒有任何舉動,可見他們早就有了自己的想法。若是跑到人家的地盤上去,怕是連傀儡都做不了。
若是再讓他們說下去,估計連徐州劉備都可以提出來了。
因此,袁常直接站出來,大聲說道:“陛下,微臣此前說過,‘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故此,微臣以為當遷都幽州。”
此言一出,整個大殿都安靜了下來。
喜歡三國之四世三公請大家收藏:()三國之四世三公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