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其它小說>三國之四世三公> 第七一三章 遷都爭議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七一三章 遷都爭議 (1 / 2)

“陛下,微臣以為遷都之事不可!”

曹『操』話音才落下,董承就第一個站出來反對,可見他是早有準備。當然,董承原先反對的物件是袁常,畢竟袁常來援助劉協,打的是‘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的口號,意圖讓劉協遷都到幽州。所以,董承和許多大臣都在暗中聯合反對遷都之事。誰知道,袁常沒提出來遷都的事情,反而是曹『操』提出來了。不過,只要是袁常或者曹『操』其中任何一個人提出來的,他們都必然會反對。

若是在和平年代,君王權勢威盛的時候,誰敢提出‘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這麼一個口號,必然是死無葬身之地。畢竟聽這話的意思好像是在詛咒自己的江山不穩固,也在詛咒帝王生死。然而,如今君弱臣強,這話自然不會遭到朝廷的打擊。

或許是因為自己的急切,董承沒有向劉協請示,當下便高了聲罪,隨後接著說道:“陛下,洛陽乃是光武皇帝龍起之地,有上天福澤,而今更有祖先庇佑,豈可隨意遷都。故而,臣以為,遷都之事不妥。”

“臣等附議!”

有半數的大臣站了出來,反對曹『操』遷都的說法,支援董承的言論。

當然,遷不遷實際上跟其他原因沒有任何的關係,之所以會引來如此大的反應,關鍵原因還是因為利益。

既然曹『操』提出來遷都,那麼,肯定是遷往曹『操』的屬地。若是到了曹『操』的屬地,大家的身家『性』命還不是由曹『操』說了算。而唯有在洛陽,他們才有自主權,不會受到曹『操』的壓迫。因此,為了他們自己著想,他們必然不會同意遷都的提議。

曹『操』顯然早就預料到眼下的情形,此刻也不慌『亂』,不緊不慢的說道:“陛下,關中一帶近些年皆有災禍發生,不說糧食的問題是否能夠解決。一旦黃河再次奔騰,誰能保證洛陽城不會因此而陷入困境?此外,關中一帶多有地龍翻身之事出現,誰又能保證下一次出現這等情況的不是洛陽城?高祖建立漢朝之時,定都長安城,歷經二百餘年,其後有王莽之『亂』,光武皇帝中興漢室,定都洛陽城,漢室再次繁盛二百餘年;而今,各種災難的出現,顯然是說明了洛陽城已經不是上天福澤之地,即便陛下先祖有心,怕是也無力庇佑後世子孫。因此,微臣以為,如今唯有遷都,或許能夠改變當前的情況。”

“兗州牧此言不然!”

此時站出來之人卻是原太常御伍昌,如今新任的太常。

所謂太常,主要的職責是掌建邦之天地、神只、人鬼之禮,吉凶賓軍嘉禮以及玉帛鐘鼓等威文物的官員。作為新上任的九卿之一,伍昌似乎要燒一燒火,而他的第一把火卻是對準了曹『操』。

只聽他朗朗說道:“上天降下災難懲罰,乃是此前因為有賊子作『亂』。如今董卓賊子已經授首,李傕、郭汜等賊子逃亡,陛下重掌大權,正是百廢待興之時,當坐鎮洛陽城,我等身為臣子應當與陛下共同努力興復漢室,豈可隨意改變光武皇帝定下的都城,此乃大不敬的行為,又豈會得到上天的庇佑?”

“此言在理!”

“伍太常怪不得能夠得到楊太尉他們的看重,卻有真知灼見。”

“沒錯,我等當與陛下共建盛世,豈可逃避。若是如此,一旦發生災難,地方官員豈不是都可以用這樣的理由來逃避。”

“是極,遷都之法不可行!”

伍昌把這些年發生的災難都歸咎到董卓、李傕他們身上,很好的將災難的源頭給轉移了。如今這些罪魁禍首不在了,作為光武皇帝劉秀選定的都城,必然是風水上佳之地,若是放棄這樣的都城,劉協的祖宗又怎麼會庇佑他?

“哼,可笑!”

曹『操』獨自對抗這些大臣,卻是怡然不懼,威嚴的雙眸掃過一眾大臣,朗聲說道:“若是按照伍太常的說法,日後再有災難發生,豈不是說朝中還有賊子存在?敢問伍太常,你所說的賊子是何人?是本州牧,還是幽州牧?”

“兗州牧,本官並無此意!”

被曹『操』充滿攻擊『性』的目光一掃,伍昌有些脊背發涼,連忙解釋了一句。作為一個尋常的大臣,又豈能扛得住曹『操』的威懾目光。況且,曹『操』還把袁常給拉上了,伍昌一個回答不慎,怕是要得罪人,不管是袁常還是曹『操』,伍昌自忖都無力對抗。

曹『操』冷冷一笑,目光掃過其他反對的大臣,再次說道:“既然伍太常認為朝中並無賊子,那麼,一旦再有災難發生,且正好發生在洛陽城之時,又當何解?況且,到了那時,陛下的安慰誰人能夠負責,是董承將軍你能負責?還是伍太常你能負責?還是說,在場的諸位大臣們,你夢誰能站出來負責?若是有人敢擔下這個責任,那麼,本州牧遷都之事不提也罷!”

“這…”

一眾大臣面面相覷,誰也不敢站出來反駁。當然,有資格發言的楊彪、張喜幾人沒有說話,好似一個旁觀者一般。所以,剩下的大臣之中,有資格和曹『操』對抗的,卻是沒幾個。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在場的皆是有識之士,鬼神之說用來愚弄那些百姓還說的過去,對於他們這些讀過書的人來說,鬼神之說自然是虛無的。雖然說他們不知道地震、黃河改道的事情,但是,他們也清楚,這些年關中一帶發生災難的頻率確實是多,可見關中一帶正處在多事之秋的時候。是否還有可能發生災難,誰也不敢保證,此刻若是站出來說出承擔責任這樣的話,下次一旦發生災難,遭殃的可就不是他一個人,估計整個家族的『性』命都要賠上了。

“陛下,微臣以為兗州牧所說遷都之事確實可行!”

就在群臣無言以對之時,袁常也站了出來,不緊不慢的說了一句。而袁常支援遷都的提議,這下,就沒有人敢繼續反對了。

畢竟曹『操』和袁常二人都掌控一州之地,手中的權勢在場無人可比。即便是劉協,除了有天子的名義之外,論勢力,怕是連袁常和曹『操』的一條手臂都不如。若是繼續反對,怕是怎麼死的都不知道。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