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史慈軍長,聽你話中意思,似乎與高句麗的戰鬥,並不盡如人意?”袁常沒有詢問原因,一旁的郭嘉作為幽州的頭號軍師,問出了他心中的疑惑,同時也是替袁常詢問。
“正如軍師所言!”
太史慈也沒有猶豫,很乾脆的點了點頭,說道:“與高句麗計程車兵交戰,是我軍到達之後第二天進行的。而經過這一戰,高句麗的統兵大將高建昌,似乎已經清楚了我軍的實力,並不敢再次與我軍正面交鋒。這幾日,每當我率兵出戰,高建昌便移營後撤;而當我軍返回城內之後,高建昌便再次將軍營移回來。雖然高建昌似乎懼怕我軍,但是,我懷疑高建昌另有企圖,故而也不敢深入追擊。等主公和軍師到來之後,再做定奪。”
也難怪太史慈並不欣喜了,雖然幹掉高句麗千餘士兵,加上俘虜,其實也才三千左右。高句麗這一次出兵,帶了四萬兵力,連對方一成的兵力都沒有消滅,可想而知,對於有心要展現實力的太史慈,是一件令他極為不爽的事。只不過,為了防備高建昌別有企圖,太史慈並沒有為了戰績而緊追不捨,可見,作為一名大將該具備的沉穩氣度,太史慈已經完全具備了。
“嗯!”
郭嘉點了點頭,從剛才太史慈的敘述之中,郭嘉已經明白了高建昌的意圖。敵進我退,敵退我進,高建昌打的就是這樣的主意。若非高建昌沒有把大軍分成小股部隊,從不同的戰場上滋擾幽州將士,袁常說不定都覺得對方也是個穿越者,用的是游擊戰的方法了。索性,對方顯然並不是穿越者,不用郭嘉說出來,袁常都知道,高建昌是想要用消耗的方法,讓幽州的大軍不戰自退。
本溪城內五萬大軍,石橋子城內五萬大軍。一個士兵需要兩個輔兵,再加上其他的雜兵之類,也就是說,這一次征討高句麗,一共出動了三十萬的青壯。要供應三十萬青壯的糧草,可見是何等的龐大。所幸這些年幽州還算是風調雨順,並沒有出現什麼天災人禍,糧草也算充足。否則,單單是糧草的問題,就不足以支援這一次出征高句麗的大戰了。
當然,糧食運到遼東郡放在原本的歷史上,這是一個問題。但是,袁常來了,並且弄出了水泥,那麼,運輸的問題也就不存在了。
早在攻下幽州,成為幽州牧之後,袁常就在整個幽州境內的主幹道路上開始鋪設水泥。幽州如今可謂是熱火朝天,到處都在建設。百姓們有養家餬口,並且奔小康的機會,不支援袁常他們還能支援誰?故而,袁常成為幽州牧之後並沒有出現多大的問題,而且,在徵兵的時候,百姓們是踴躍報名,就連家中是獨子的,都不例外。放在其他州,這根本是一件難以想象的事,如今天下大亂,到處都有戰爭,戰爭就要死人,誰會願意上戰場。但是,幽州的百姓們知道,跟著袁常這樣的州牧,他們根本沒什麼好擔心的。
而從北京城到遼東郡的水泥道路,也是因為沒有鋪設好。否則,大軍從北京城出發到遼東郡,也就半個月的時間就夠了。如今,因為袁常出征高句麗的原因,北京城到遼東郡的道路也成為主要的工程,相信,用不了一個月的時間,道路便能修建完成。那時,糧草問題根本就不存在,高建昌的算盤打的很響,只是,他卻是不知道幽州如今的情形,故而,他必定只有失望了。
“太史慈軍長,你可否有讓斥候注意高句麗大軍的斥候?”郭嘉沉思了片刻,豁然抬頭向太史慈詢問到。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我已經吩咐過了,期間也抓到幾個探子,但是,從這些探子口中並沒能問出有價值的東西。所以,我便將他們關了起來。”
“嗯!”
郭嘉再次沉思,片刻之後,抬頭說道:“太史慈軍長,主公,若是我所料不錯,高建昌已經去尋找援兵了。”
“軍師,這是何解?”
太史慈一臉疑惑的看向郭嘉,卻是袁常,並沒有太過於意外。看高建昌的舉動,就能推測個七八分了。如今幽州出動十萬大軍,可以說是幽州士兵所有的精銳出動了。而對付一個高句麗需要這麼多兵力嘛?自然是不需要的,那麼,幽州出動這麼多兵力,是想要幹什麼?高建昌或許不清楚,但是,他也同樣可以猜測。至於他猜測的原因是不是正確的,那不關他的事,擔心的應該是高句麗西廣王高德祿,以及幽州出動這些兵力所要對付的那些目標們要頭痛的問題。
“很顯然,高建昌或許已經猜到主公的意圖。或者,他並不清楚。但是,我幽州出動這麼多的兵力,那是不爭的事實。高建昌只要將這個情況讓扶余、婁挹等國知道,便能達到他的目的。到時候,高句麗西廣王再讓人遊說一番,想來,這些國便會出兵相助高句麗。”
聽了郭嘉的話,太史慈頓時恍然,急忙說道:“軍師,那是否要讓斥候在他們必經的路上攔截使者?”
郭嘉和袁常微微一笑,同時搖了搖頭。(未完待續。)
喜歡三國之四世三公請大家收藏:()三國之四世三公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