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攸剛開始的時候歌功頌德,似乎幽州牧不過如此,只要開戰幽州必然能夠拿下;然而,後面許攸卻是話鋒一轉,變成語幽州開戰,對袁紹的大業不利,怎麼聽起來很矛盾的感覺。
其實,許攸這個人說他矛盾,還真沒有錯,歷史都這麼記載了。
卻說歷史上,袁紹要征討曹操,田豐冒死進諫袁紹,不可開戰。袁紹大怒。拿下田豐,準備用田豐的腦袋祭旗;結果,其他謀士沒人說話。卻是許攸勸諫袁紹等大戰勝利之後再懲治田豐。從這句話就可以看出,許攸是在維護田豐了。袁紹準備殺了田豐。許攸卻建議袁紹戰鬥勝利再來懲治。殺頭和懲治可是截然不同的感慨,這一點,是毋庸置疑的。只是,在袁紹官渡大敗之後,袁紹後悔想要重新重用田豐,結果,許攸又站出來說田豐怎麼,怎麼滴。最後,田豐就這麼被殺害,對袁紹而言,可謂是個巨大的損失。
對於許攸這傢伙,可以深度剖析他的人生,或許才能對他有所瞭解。
關於許攸,最早的記載是在《魏熟》裡面有好多地方提到許攸,都是關於許攸要做的一件驚天動地的事情,沒錯,那便是要廢立新皇帝。“頃之。冀州刺史王芬、南陽許攸、沛國周旌等連線豪傑,謀廢靈帝,立合肥侯。以告太祖,太祖拒之。芬等遂敗。”這段記載說出了許攸是南陽人,而且很早的時候就有點氣魄,敢於跟人同謀廢掉皇帝。在這個事件中,許攸想到了曹操,覺得有曹操參與勝算很大,但曹操沒有參與,結果正如曹操預料的,這次廢立失敗了。
這次事件之後。許攸就一直沉寂,直到官渡之戰爆發。作為袁紹的一個謀士開始登場。在官渡許攸有三次亮相。第一次是袁紹與曹操相持不下的時候。這次亮相記載於裴松之注引前代史料中。注中說袁紹久攻官渡不下,許攸就向袁紹獻計。從另外的道路到許都把天子接來。但袁紹沒有聽從許攸的建議,結果“許攸怒”。從這個記載看來,許攸不但有膽識,而且有頭腦,計策也恰恰是曹操所害怕的,偏偏袁紹不聽。結果許攸很生氣。從第一次的記載可以看出,許攸跟曹操還是很有交情的,他沒有在節骨眼上幫助他的老朋友,反而是獻上這條毒計,的確對袁紹是很盡心的。這麼好的計策袁紹居然不用,才讓他很生氣。如果他不是真心為袁紹好,他是不會生氣的。這時候許攸還沒有叛變的打算。
但到許攸在官渡第二次出場的時候,他就叛變了。袁紹不聽他的計策固然有一些作用在內,但沒有這件事,他的叛變還是會發生的。對於這個結局,曹操的謀士荀彧早就預料到了。荀彧的傳裡記載,孔融去見荀彧,說袁紹謀士猛將如雲,要打敗他很難。荀彧在提到許攸的時候說,許攸貪財,縱容家人犯法;而審配與逢紀都是剛直而無通變的無謀之人,一旦許攸的家人犯法,肯定會被抓起來,而家人被抓起來,許攸肯定要另做打算。事情正象荀彧預料的那樣,《武帝紀》記載:“紹謀臣許攸貪財,紹不能足,來奔,因說攻擊瓊等。”許攸貪財,而且到了袁紹已經不能滿足的地步,所以離開袁紹投奔曹操,並獻上燒掉袁紹糧草的計策。其實這裡的記載有點問題,許攸貪財,袁紹如果不能滿足,他早就應該跑了,為什麼一定要等到官渡之戰呢?而且先前許攸還獻上那樣的好計,顯然不是一個想要離開的人所能做到的。導致許攸離開袁紹的原因恐怕還是演義中提到的有關許攸家人殺人的事情。這件事情同樣在荀彧的傳中提到了。“審配以許攸家不法,收其妻子,攸怒叛紹。”可見觸發許攸投降曹操的,既不是貪慾不能得到滿足,也不是計策不能見用,而是家人被收押。那麼,從表面上看起來,許攸僅就這次叛變來說,算不上一個問題青年了。
其實不然。
許攸的家人為什麼會被收押呢?到底是犯了什麼法呢?既然荀彧作出了那樣的判斷,其中必然有因果關係。也就是說,因為許攸貪,所以他的家人才會犯法。儘管袁紹給了他很多好處,但他仍然以為袁紹給的好處是不夠的。作為一個貪官來說,俸祿是不能養活他的,他必須要尋找另外的生財之道。而這樣必然會觸犯剛直的審配所制定的法度。出征之前,可能袁紹很看中許攸,一直庇護有加,許攸的家人才逃脫了懲罰。現在許攸跟隨袁紹出征在外,審配和逢紀就不會再沉默了。許攸的家人一旦有新的過錯,自然就會被收監。等到訊息傳到前方,就成了既成事實。袁紹在出徵之前已經囚禁了田豐和沮授兩個謀士,對許攸獻的計策也是白眼相加,而既然田豐深知袁紹失敗之後會遷怒於他,許攸那麼聰明的人,自然也能想到。家已經沒有了,再呆在袁紹身邊,恐怕連命也會沒了。
由此可見,許攸是一個很會為自己打算的貪官。但他也有道德底線,不到萬不得已,他是不會走出有違道德的路的。早期他響應王芬,估計就有趁機撈一票的想法在內。投奔袁紹,也存在一種投機的思想。但他並沒有在計策不見用的情況下離開袁紹。說明他雖然投機,還是講究人情世故。直到呆不下去了,才最終反戈一擊,給袁紹造成了致命打擊。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演義說許攸因為查到曹操的信件才知道曹操沒糧。但在《三國志》相關的注中,卻沒有提到許攸截獲曹操信件的事情。許攸完全是按照自己的判斷得出結論的。同時鑑於前面許攸提到的計策,說明許攸的才能在三國眾謀士中應該排在中上。
烏巢破後,淳于瓊被曹操抓住,淳于瓊說勝負因為天數,曹操決定不殺淳于瓊。實際上這時候淳于瓊已經在戰鬥中丟掉了鼻子,許攸這時候就對曹操說,“明旦見於鏡,此益不忘人。”這句話的意思是說,等明天他照鏡子的時候,他就更加不會忘記今天晚上的恥辱了。曹操覺得許攸的話說的有道理,就把淳于瓊殺了。
以上事實說明,許攸是一個很有才能的人,而且他很能夠權衡利弊,同時也有一定的道德底線。但許攸就是一個貪官。只要他做官就會貪。貪官在任何時代都是問題青年。但比起其他更有問題的三國青年來,許攸就只能指著李嚴的鼻子說,你還差點。
從上述的事件可以看得出來,許攸說的話,做的事都有一定道理,並非自相矛盾可言。
就如對待袁常的問題上,許攸同樣被袁常給輕視,許攸也並非大度之人,自然會記恨在心裡。可是,他也知道,若從袁紹的大局作想,現在跟袁常開戰,自然不是一件明智的事。所以,許攸才會先拍袁紹馬屁,說袁紹很牛掰,接著再話頭一轉,提到袁常有外物相助,對袁紹而言並非是好事,要悠著點處理。如今,不僅讓袁紹止住了出兵的念頭,更是趁機讚頌了袁紹一番,更得袁紹的看重。(未完待續。)
喜歡三國之四世三公請大家收藏:()三國之四世三公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