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利回到馬邑城中去見頡利可汗,只推說北虎軍要求大汗交出所有戰馬,茲事體大,小侄不敢作主,故而回來請大汗定奪。頡利和突利本就是叔侄關系)
頡利可汗聞言那個叫氣啊,戰馬就是草原人的生命,豈能說給就給。北虎軍提的這個要求簡直是欺人太甚,先不說北虎軍收了戰馬後,是否會如約讓十幾萬突厥人平安回到草原去,就算平安回去了,戰馬短缺的東)突厥各部,只怕會立刻四分五裂,甚至還會引來外敵入侵。
王汗大帳內,突厥諸將吵成了一片,有脾氣暴躁的將領,直接建議和城外的北虎軍拼了,大不了來個魚死網破。不過這一建議直接被眾人無視了,若是真能取勝,何苦在這裡商量了這麼多天和談事宜。
頡利也是心煩氣躁,直接揮手讓眾人退下,自己好一個人靜靜的想一想。
突利回到了自己的大帳內,召來親衛嘀咕了幾句,幾名親衛便急匆匆的出去了。不一會,原臣服突厥的薛延陀、回紇、拔野古等部落首領紛紛來到突利可汗這裡。
突利可汗直接開門見山的說:“北虎軍上上下下對大汗這種背信棄義的做法深感厭惡,所以無論大汗開出什麼樣的和談條件,北虎軍都不會答應。除非有一天,大汗換了別人,才有可能達成和談。”
薛延陀部首領心思機敏,當即對眾人說:“我部願意推舉突利可汗為大汗,帶領大家走出困境。”
其他人一聽這話,哪能還不明白,紛紛表示願意共推突利可汗為王汗。
突利的目的達到了,他霍然站了起來,拔出彎刀,和在場之人來了個歃血而盟。
眾人又商議了一陣,決定當晚就動手,因為諸部兵馬已經開始斷水了,此事宜早不宜遲。
是夜,頡利可汗在王帳中心神不寧。
有親衛來稟報:“大汗,有人用箭射了封信進來,事關重大,不得不稟報大汗。”
頡利可汗:“拿過來吧。”
親衛把信遞給頡利可汗,只見信中用突厥語寫了幾個大字“突利慾反”。這一下,可把頡利驚出了一身冷汗,聯想到突利這幾天以和談的名義進進出出北虎軍一事,頡利感覺到,此事估計不會是空穴來風。
頡利可汗急忙召集心腹將領來商議,有人提議,“大汗可派人去請突利可汗來大帳議事,若是他真敢來,此事權當是個笑話。若是他推說不來,其中必有隱情。”
頡利立刻命人去突利那裡,找他來王帳議事。
突利正在自己的大帳中準備起事,哪知頡利可汗的親衛來了,傳頡利可汗之命,請他去王帳議事。突利還以為是自己某部的人走漏了風聲,當機立斷,一不做二不休,直接砍了頡利的親衛,然後召集各部,一起朝王汗大帳殺去,一時間殺聲四起。
頡利可汗聽聞突利聯合諸部人馬一起叛亂,頓時氣得口吐鮮血,還好他的心腹諸將在此,急忙聚攏所部最精銳的四萬人馬,反擊突利等人。
兩邊鐵騎不可避免的互相廝殺,大家都穿著同樣的服侍,有著同樣的膚色,在黑夜裡難辨敵我,混亂中不少人為了保全自己,盲目的砍向四周之人。
殺聲、慘叫聲響成一片,鮮血籠罩著整個馬邑城。
此戰從深夜殺到黎明,數個時辰中,突厥鐵騎倒下的人數,以萬為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