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時,老大家的曉輝抽空提著東西過來看爺爺。他爸跟爺爺有隔閡,但是不反對兒子們看望爺爺。
卓玉山就是一根筋,不打算跟父母服軟,有事就讓媳婦和孩子過來。
對他的做法,村裡人說啥的都有,老輩人大多覺得卓玉山脾氣犟,就算他爸媽把工作留給老二,可是也沒虧待他,他哪裡那麼多氣這些年都沒消。
年輕一輩大多跟卓玉山想法差不多。不說卓文華,楊秋菊可是親媽,怎麼就把工作讓給老二了呢,還不是偏心!別忘了,這年頭當工人可是非常令人羨慕的事,要放他們身上,他們心裡也會有埋怨。
幸好卓文華和楊秋菊在外面住了幾年,家裡關於他們的閑話少了很多,這不他們回來了,才又老事重談。
曉輝聽到爺爺有好轉的跡象特別開心,“還是三嬸厲害。”
別人不知道爺爺的病情,自家人可是知道的很清楚,沒想到三嬸能治療癌症,回家一定要告訴爸媽。
所以當天晚上,老大媳婦就過來了,另提了一份禮品過來,說看望公公。其實她的目的是想跟老三媳婦搞好關系。
誰還能保證自己或親人百病不生。萬一老三和老三媳婦認為她和老大不孝順,以後有事求寧馨,人家不答應咋辦。因此,老大媳婦這是未雨綢繆,跑到這邊來獻愛心了。
其實老大和卓玉航哥倆的感情還不錯,只是兩家距離太遠,差距越來越大,老大媳婦就是怕因為公婆的事,讓老三兩口子對他們起了隔閡。
不管怎麼樣,把姿態擺正,處好關系再說。
卓玉航一早知道大哥的心結,勸也勸過,但是大哥一門心思覺得二老偏心,他也沒辦法。卓玉航對大哥的底線就是,不在跟前孝順爸媽沒關系,只要不熱爸媽生氣就行。大嫂的心思他都懂,怎麼說跟大哥都是親兄弟,打斷骨頭連著筋,大哥有難處找他,他能幫的也會幫。
其實卓玉航每次回家探親,都會找大哥喝酒吃飯,少不了跟大哥講以後的發展形勢。大哥不是隊長嗎,他一早鼓勵大哥承包果林和魚塘,多跟農技站的人員學學技術,不管是發展種植水果和養殖都不錯。
卓玉山也想好好幹,過上好日子。只是才開始幹,他謹慎些,只承包了果園。卓玉航承諾過,讓大哥不用擔心果子成熟後賣不掉,到時候如果真賣不掉,他會幫忙。
今年秋天,果園裡就掛果了,只要沒有意外,秋後就能見錢。卓玉山覺得三弟給他出的點子很不錯。只是他不願意見父母,每次都是然兒子把三弟叫過去說話,自己不到老宅來叫人。
卓玉航知道爸吃了藥有效果,想想還剩下一半的假期,還是盤算著回去,因為路上要花費一天多的時間,盡早回去才不會誤事。
“媳婦,我先回部隊,你等咱爸好的差不多了,自己回去吧。”
寧馨點頭,“行,我提前給你準備點路上吃的。家裡只有仨孩子,我可不太放心。”
楊秋菊知道兒子要回部隊後,把兒子和兒媳叫到跟前。
“玉航,寧馨,這次我回來,以後就不跟你們回去了,以後我就在家跟你爸過。什麼時候你們有空,就回家來看看我們。”楊秋菊是為以後盤算,她越來越老,以後老了肯定要葬到老家。半輩子為兒女操心,反正孫子孫女都長大了,也用不著她照顧,趁著還有幾年好活,還能動彈,再跟老伴過幾年清閑日子。
雖然兒媳婦待她不錯,但是楊秋菊還是覺得在老家生活更自在些。跟兒子住著,左鄰右舍都不熟悉,連個說話的人都沒有。在老家的話,煩了可以找老姐妹嘮嗑……
楊秋菊已經跟卓文華商量過了,等他病好後也不去老二家了,一起在家待著。平時種種菜,釣釣魚,下下棋,都是不錯的消遣。
反正楊秋菊打定主意,不跟兒子去首都住了。卓玉航和寧馨勸她都沒用。
最後卓玉航只好說:“那你和爸悶得慌了,就去北京住一陣子,曉悅和曉晨肯定想你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