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其它小說>甄嬛傳之柔橈嬛嬛> ☆、胡氏有孕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胡氏有孕 (2 / 3)

尤靜嫻臉上一紅,害羞別過臉去,小聲道:“也沒什麼,太醫說妾身有了兩個月身孕,胎氣未穩,所以暫時不宜飲茶。”

甄嬛掐指一算,玄清去軍中可不正是兩個月前的事,赫赫戰事在即,他還有這個心思也真是奇了。雖然心裡狐疑,口中卻如常笑著向尤靜嫻道:“哎呀,當真是大喜事呢。”遂一徑喚沐黛“快換燕窩來”,又一徑笑道:“難為本宮也是生養過的人,竟沒察覺,真該打嘴了。”

槿汐上前,捋了捋鬢發,殷勤接過燕窩親自捧到尤靜嫻手中,又笑著奉承道:“王妃已誕下世子,如今又有身孕,王爺必定歡喜。”

提及玄清,尤靜嫻的笑容有些寡淡,臻首微側,徐徐道:“其實,娘娘是除了妾身之外第一個知道妾身有孕的人,連王爺也不知道呢。”

甄嬛頷首,毫不在意,“本宮覺得無比榮幸。”

尤靜嫻曼妙眸光自甄嬛臉上緩緩劃過,無端令她生出被霜雪侵染的寒意,“雖說妾身今日是為看望娘娘,其實還有一個極大的困惑想請娘娘為妾身解答。”

甄嬛瞭然於心,淡淡含笑,“弟妹如今有孕在身,矜貴無比,為使弟妹安心養胎,本宮必定知無不言,言無不盡。”

尤靜嫻慢慢靠近她,恰如一抹粉色的春意停駐在甄嬛身邊,全不似她此刻語氣的微涼如霜,“自妾身嫁入清河王府以來,一直得王爺敬重憐惜,京中府中都盛傳妾身與王爺伉儷情深,連侍妾都是妾身懷世子時自作主張為王爺納的。有了澈兒後,王爺待妾身更勝從前,連妾身都覺得,今生能得以伴在王爺身側,是妾身最大的福分。”

甄嬛淡淡一笑,故意道:“六弟與弟妹情深意重,這可是做夢也求不來的福氣,宮中何人不豔羨呢?”

聽到這句不清不楚的話,尤靜嫻彷彿更加肯定了心中猜測,唇角悽微的苦笑似零落的花朵,沉吟道:“可那年中秋家宴,妾身偶然看見皇上看娘娘的眼神,和王爺看……那種眼神是妾身從未見過的,更不敢再放任自己疑心下去……再疑心,王爺便是滔天死罪。”

甄嬛眉眼盈盈地看著他,似乎好奇,又似乎興致勃勃,直到尤靜嫻不安地緘默,方才溫婉笑道:“孕中本就多思,本宮是過來人了,弟妹也非初次有孕,合該留心的。”她刻意咬重“弟妹”二字,“弟妹既嫁入皇家多年,理應明白生存之道。正所謂疑心易生暗鬼,很多事,你愈多想,愈害怕,就愈加容易被人察覺生事。就譬如本宮,雖忝居諸妃之首,位高權重,但若紫奧城中的人與事日日都要掂量揣測,盤根究底,本宮豈能像如今這般安享福壽?所以,不多慮者,方是智者。”

尤靜嫻蹙眉,大有忌憚之色,望向甄嬛頗為凜然道:“但願如此。若此事當真,必定會為王爺招來殺身之禍,不堪設想。”

甄嬛撥弄著手指上滾圓碧綠的翡翠珠子戒指,不禁微哂,難不成尤靜嫻心心念念玄清是天下間最好的男兒,就要所有人都這般想麼?尤靜嫻不去怪自己的丈夫用情不專,反而覺得她勾引玄清不成?這一副橫眉冷對的樣子是給誰看呢?

“本宮可聽糊塗了,好好的說著話,六王妃怎麼還動了氣了?”甄嬛故作驚訝,不知不覺將弟妹換成了六王妃,“本宮說過,六王妃是孕中多思,如今看來這情緒也有些不穩了,正巧在宮裡,不如請太醫過來瞧瞧。”

尤靜嫻臉上青了又白白了又青,細細探究甄嬛的神色,極欲在她面上尋出任何一絲破綻。而甄嬛,只以略帶好奇的笑意相對。良久,她輕輕嘆息,起身道:“不勞娘娘,妾身無礙,只當是妾身多思了。妾身如今是王爺枕邊人,許多事除了枕邊人,外人是瞧不出來的。王爺是妾身夫君,妾身一定萬事以他為先,決不讓王爺置身危牆之下。”

甄嬛盈盈含笑,示意槿汐送客:“夫婦之道,這是應當的。本宮就不留六王妃了。”

尤靜嫻深深地望她一眼,似要從她面龐上探究出什麼,然而她終無所得,眸中軟弱之情漸漸如霧彌漫,低聲告辭。

見她身影消失於柔儀殿門外,槿汐端了一碗血燕上前,溫聲道:“娘娘說話累了,這燕窩是新熱的,娘娘不放嘗嘗。”

“不必了。”甄嬛推開瓷碗,“你去查一查今日六王妃來柔儀殿之前可曾見過什麼人沒有。”

槿汐應聲下去。甄嬛正想歇一歇,沐黛卻又進來道:“娘娘,外面李公公來了,說皇上請您去儀元殿。”

玄淩呵!甄嬛煩躁地揉揉太陽穴,此刻玄淩召見,多半是為了昌嬪的事吧。當下不敢多想,照常換了衣裳往儀元殿去了。

午後的時光最是閑暇不過,甄嬛雖然心裡百般情絲鬱結,但望著一路秋風颯颯金桂飄香,心下也稍稍寬慰一些。

玄淩一人在西室獨坐,想是邊關喜報,他信手翻過,倒也閑適。見甄嬛進來,玄淩微笑招手道:“外面可冷著了?”說著便握住她的手,摩挲道:“還是涼了,你身邊的人也不精心,怎不帶著手爐呢。”

甄嬛含笑福了一福,道:“果然是人逢喜事精神爽,看皇上氣色紅潤,就知道邊關大安了。”

玄淩讓她安然坐下,揚著手中的奏章朗朗笑道:“你猜得不錯。這是邊關急奏,赫赫大軍已經敗退,你兄長甄珩連斬敵將二十六人,大軍不日將回朝獻捷。”

甄嬛聞言盈盈笑道:“這也是聖上用人有方,兄長為皇上效力是該當的。”說著隨意掃了一眼,瞥見玄清與玄汾的名字,續道:“兩位王爺不是去犒勞軍士的麼,怎麼也上了戰場?九王年輕氣盛也就罷了,六王都過了而立之年的人了,怎也不勸著些,若是玉嬈知道了必定擔心。”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