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睦夫人今日還算精神不錯,和皇後說了兩句場面話。江福海又向左邊一引,說:“眾小主參見柔莞夫人。”
甄嬛飛快地掃一眼為首的兩人,一是周小儀,一是昌貴人。她想起當年與眉莊也是這般站在慕容世蘭面前朝拜,接受著四面八方的掃視,如今卻也成為這其中的一員了。
眉莊露出同樣懷唸的神情,片刻方已團扇掩面,沖甄嬛輕輕一笑道:“其實這胡氏已二十一歲了,歷來入宮的秀女裡,她算是年紀最大的了。”
胡蘊蓉容貌確實不錯,一張鵝蛋粉臉,一雙大眼睛顧盼有神,粉面紅唇,身量亦十分嬌小,讓人猜不透她的年紀,比起身旁幾人獨有一派矜傲之色。
甄嬛莞爾一笑,低聲道:“胡氏身量嬌小,不說亦看不出來,在一眾新人中容貌家世都是拔尖兒的了。你看她那胸前那枚玉璧,可不就是兩位帝姬滿月禮上皇上親自取出來的?難為人家等有緣人等了這麼多年,皇上豈有不看重的,我瞧著,頗有漢武帝鈎弋夫人的樣子呢。”
眉莊聽聞此事只是皺眉,淡淡道:“誰讓皇上太後信這些呢,我只是可惜了言兒和容兒的好日子,卻被有心人拿來利用。”
正說笑著,新進宮嬪已經一一參拜完畢,忽聽上方皇後側臉笑道:“柔莞夫人和惠妃說什麼體己話呢,也不說與本宮聽聽?”
甄嬛淡淡一笑,也不避諱,團扇指著殿中的昌貴人道:“方才與姐姐說,昌貴人乃是晉康翁主之女、舞陽大長公主的外孫女,與皇上還是表兄妹,在兩位帝姬的滿月宴上相識,也是有緣。”
皇後聽聞輕輕一瞥,不置可否,但見昌貴人卓然出列,上前兩步盈盈拜倒,帶著些微自矜之色叩首道:“臣妾昌貴人胡氏參見皇後娘娘、柔莞夫人、惠妃娘娘。”
甄嬛故意向皇後笑道:“皇後娘娘以為如何?臣妾看昌貴人不愧是翁主之女呢,這通身氣度絕非常人可比。”
皇後淡淡道:“倒也是呢。太後說昌貴人不同尋常,特地交代了要好生安置,如今住在哪裡?”
“這是自然。”甄嬛微微頷首,“按太後的意思,昌貴人居明攸宮燕禧堂,明攸宮無主位娘娘,獨昌貴人一人居住。”燕禧堂其實就在明攸宮正殿,言下之意,便是為昌貴人未來掌一宮主位做準備了。
此時的昌貴人顯然沒那麼周全的心計,聞之喜不自勝,皇後眸色暗了暗,隨而笑道:“柔莞夫人果然是聰明伶俐的,如此安排甚好。”
新人參拜禮結束已近午時了,甄嬛約了眉莊一同在柔儀殿用午膳。回去的路上,眉莊不禁道:“我看今日皇後對昌貴人的態度不算好,若是能加以利用必定事半功倍。”
甄嬛搖搖頭,沉吟道:“昌貴人不是愨妃,她入宮擺明瞭是沖著皇後之位而來,用之則反傷自身。若真有一日皇後被廢,那太後寧可選擇昌貴人,也不會選擇你我。”
“你的意思是……”
“如愨妃一般,無需結交,適時地推一把手就夠了。”甄嬛冷凝了眉眼,低聲道:“你我有子嗣傍身,有的是時間和皇後耗,可昌貴人……呵呵,除了已經敗落的家世,她什麼都沒有。”
眉莊輕輕點頭,道:“我也聽說昌貴人之父因前朝博陵侯謀反之事牽連而流放邊疆,只是憑借母親晉康翁主撐起家門。太後那裡,想來也不過是拿她當做棋子罷了——畢竟她沒有慕容世蘭那麼有寵無腦,城府又深。”
“所以,姐姐無需擔心。”
如甄嬛與眉莊所料,胡氏的嬌媚果然深得玄淩喜愛,不過承寵半月就封為昌嬪,年末又封了德儀,周氏也緊隨其後封為慶嬪,楊氏為恭嬪,徐燕宜為貞嬪。其餘宮妃除甄嬛眉莊外且都靠後了,連當日盛寵的瑞嬪都少有承寵,封了個芳儀之後就漸漸沉寂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