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之,不忠不孝之人,則會被整個社會唾棄。
由於皇帝處於權力巔峰,本身不需要對任何人盡忠,所以孝道就成了唯一能夠約束皇帝的緊箍咒。
這也是歷朝歷代的文人,一直勸諫皇帝要以孝治天下的根本原因。
如果沒有孝道這層約束,皇帝的權力將徹底失控。
然,天地萬物,一體兩面,孝道也是一把雙刃劍。
群臣以孝道約束皇帝的同時,也讓太后的權力無限膨脹,導致太后干政屢屢出現。
對於這一點,臣子卻一點辦法也沒有。
皇帝登基,意味著老皇帝已經死了,新帝沒有父親可以孝順,就只能加倍孝順母親,也就是皇太后。
兒女對父母盡孝,那老祖宗呢?
老祖宗是父母的父母的父母,自然更加要孝順,逢年過節的祭祖成了封建社會的頭等大事。
如果朱綾真的聽從楊士奇的建議,追認朱熹,將他納入皇族本家,那麼朱熹就成了朱家的老祖宗。
後代兒孫,哪能不敬重自己的老祖宗呢?
如此,朱熹的理學就成了朱家的祖訓家法。
而作為備受推崇的儒家聖人,程朱理學的解釋權,掌握在文官手裡。
沒有人比他們更懂得朱熹的思想,朱熹的理論。
這樣一來,文官就可以充分利用自身對理學的理解,加以歪曲,從方方面面制約皇帝。
要是皇帝不聽,那就是違背祖訓,那就是不孝子孫。
皇帝以孝治天下,一個不孝子孫,有什麼資格當皇帝?
可以說,只要朱綾追認朱熹,文官們就可以站在道德的至高點,將她和後面的皇帝死死綁住,進而一步步蠶食,讓皇帝變成他們的傀儡。
雙對比系統也不喜明朝的文官,特意將朱綾此刻的想法,以聲音的形式放出來。
新大明。
“豈有此理!咱還在奇怪,當年那幾個文官,為何積極攛掇咱追認朱熹為老祖宗?敢情打的是這個主意!可恨,真是太可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