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話的意思是放下仇恨?”解諸道。
希北風道:“放下過去的小爭端而已。你也知道的,孔子有他自己的原則,在這之外的東西,其實都不重要。而在這之內的東西,哪怕是上司國君,做了某些不應做的事情,他也是說不想看到。更不用說,他還有一句話,以直報怨,以德報德。”
“那現在還對伯夷叔齊兩個人表示贊賞?”解諸道。
希北風道:“還是得看這兩個人經歷的事情,至於具體什麼事情,就不說了,反正又是一筆爛賬。嗯,不對,我好像說過了。”
“天知道。”解諸道。
希北風道:“好吧,關於這個問題就不要再計較了,看論語,不能只看那一句,得結合實際事例,去揣測孔子當時的真正想法。”
“以前不是說,說文解字就好,不去探究其背後的故事嗎?”解諸道。
希北風道:“矛盾了嗎?”
“前後難道不是矛盾了嗎?”解諸道。
希北風道:“那孔子說的話也很矛盾了,現在說不念舊惡,後面又說要以德報德,以直報怨,難道不也是矛盾了嗎?”
“所以說,是矛盾了啊!”解諸道。
希北風道:“但是論語只是因為孔子的話語前後矛盾而矛盾了嗎?要知道這論語可是後來編纂的,難道那幫徒子徒孫們,校對的時候,不會發現前後矛盾了嗎?為什麼還要允許這種矛盾存在呢?實際上難道不是並不矛盾的嗎?只不過是你的理解出現了偏差,以至於認為兩者是矛盾的。”
“就算是我理解偏差,那也得怪他們不把話說明白。”解諸道。
希北風道:“以前不是不想把話說得清清楚楚,只不過是不方便流傳,所以力求簡潔而已。”
“弄個複雜版和簡易版,不就解決了嗎?”解諸道。
希北風道:“好有道理,但很可惜,孔子那個時候已經玩完了,複雜版誰來解析?”
“……”解諸道:“我就不信他們真把孔子的話記得一清二楚。”
希北風道:“這個嘛,我就不清楚他們是怎麼記錄的了,或許是平時上課後,或者討論後,覺得有用有道理,就記下來呢?”
“那為什麼您說過的話,我全部都不用記住,而且現在回想起來,也好像是一片空白的樣子呢?”解諸道。
希北風道:“那說明我說的話還不夠深入人心,無法打動你,無法讓你認同。”
“原來如此,但孔子就能嗎?”解諸道:“我看他的這篇論語,也就是某些話中有點大智慧,至於另外一些,壓根就是湊數的吧?反正我看了是十分無感的,沒有什麼意思。”
希北風道:“這個應該怨不得孔子吧,畢竟哪些話放進去,哪些話不放進去,並不是他的意思,而是那幫弟子的意思。不過你這麼說的話,其實倒是提醒了我,為什麼不弄出一本簡易版的論語呢?”
“還要更加簡易?”解諸道。
希北風道:“是啊,為什麼不能更加簡易呢?直接弄成名人名言那個款式,選一些有哲理有智慧的話,直接省略掉什麼子曰什麼的,看起來應該會清爽很多。當然了,不可避免的,也會失去許多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