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自然是該問的,但是就怕有人接著這個問題發揮,直接說既然都無法保證以前的記載是不是正確的,那就不應該相信那些個記載。”
希北風道:“然而,如果真的完全不相信的話,幹脆不要研究就是。已經研究了,再來說什麼不可靠什麼的,還是得拿出點真憑實據。”
“然而,人家就喜歡這麼瞎說幾句,讓一幫人一輩子的努力,都白費。”解諸道。
希北風道:“是不是很過分?放心,更過分的事情還多了去了。不過說到底,信不信的也是人家的自由,我看不慣的是有些人自己不信了,出來吶喊了,還順帶潑髒水。直接說相反的一個論調,幹脆玩陰謀論,偏偏還拿不出證據,只能瞎編證據出來。”
“說到最後,他們還不是變成了研究黨?”解諸道。
希北風道:“瞎編黨好吧。”
“也是,可以說下一則論語了嗎?”解諸道。
希北風道:“如你所願。”
季文子三思而後行,子聞之曰:“再斯可矣。”
季文子每做一件事都要考慮多次。孔子聽到了,說:“考慮兩次也就行了。”
“終於說到這句經典的話語了,其實我也經常會在重要的事情上左右搖擺,往往都不知道該怎麼辦才好,一直想著,怎麼辦呢,到底要怎麼辦呢?”
希北風道:“反正最後的話,往往想得越多,越模糊了自己的立場和願望。”
“願望?”解諸道:“考慮事情的時候,如果只是以願望為重,恐怕以後會損失的很多。”
“多是多了點。”希北風道:“但是千金難買我開心啊。”
“你有千金嗎?”解諸道。
希北風道:“沒有,所以只能不開心了。”
“那就是了嘛,三思而後行是必須的。”解諸道:“人的第一想法,如果都能夠實現的話,那麼那個人應該會過的很逍遙開心,但是這不可能,所以要想第二次,考慮一下實際,但單純地考慮一下實際,卻又有問題,所以要想第三次,結合一下願望和實際。”
“結果還是三思而後行更好嗎?”希北風道。
“我認為是這樣的。”解諸道。
希北風道:“以前我覺得孔子是對的,後來又覺得孔子是錯的,現在還是覺得孔子是對的,聽完你的話呢……”
“果然還是覺得孔子是錯誤的是嗎?”解諸道。
希北風道:“果然孔子還是正確的,因為他不是在對我們說,而是在對那個季文子說,不要想太多次,想個兩次就可以了。其實他這裡的兩次,跟你說得三思是一樣的。人的本能都是從自己的願望出發,所以第一次思考,其實不是思考而是本能。有了本能,再思考一下實際,這才是第一次思考,接著再考慮一下兩者的平衡,這才是‘再斯可矣’”
“結果其實跟大家說的三思而後行是同一個意思。”解諸道。
希北風道:“好像,是這樣的。”
“所以,無論是再,還是三,其實都是一樣的。”解諸道:“那麼只要方便大家理解的話,無論是三還是再都沒有問題。而且我認為這裡的主要問題其實不是三或者再的問題,而是原本季文子考慮得太多的問題。”
“有道理。”希北風道:“所以,咱們還是跳過這一條,繼續看下一則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