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國皇帝拓跋嗣。”劉裕輕聲一笑,本將軍知道了,你且快將魏詠之,檀韶二人叫來。“
聽罷那探子領命而去,盞茶工夫,魏、檀二人行來,問道:“將軍有何吩咐?”
劉裕看了魏詠之說道:“本將軍令你速帶七百士兵,一百輛戰車沿岸擺出一個半圓來,不得有誤。”
魏詠之領命而去,劉裕又對檀韶道:“你速帶兩千士兵,一百張大弓,一千支長矛分別在七百士兵的兩側,以白色羽毛為令,向一百輛戰車奔去,大弓射敵。”
檀韶問道:“一千支長矛用來做什麼?”
“若羽箭不能擋敵,便用長矛射之。”
檀韶也領命奔去,半個時辰不到,只見黃河北岸展開一個半圓形的陣勢來,兩翼緊靠河岸,中間鼓出,當中一輛戰車上豎一支白色羽毛,劉裕則正站在那戰車之上。魏軍遠遠行來,突見這般陣勢,不敢輕易靠近,拓跋嗣從未見過此陣,細看一番,也看不出有何厲害之處,便問身旁一大將道:“晉軍此為何陣法?”
大將搖搖頭,“屬下行軍多年,從未見過此陣,想必是那劉裕怕了我們,故意弄來嚇我們的。”
拓跋嗣也覺有理,集中三萬騎兵向河岸猛攻,劉裕見罷,舉起白色羽毛,瞬間兩側開始湧動,二千士兵奔向戰車,前方一百士兵各持大弓,向魏軍齊發箭羽。
拓跋嗣見罷,並不以為然,只見魏軍手持大刀長槍擋箭而來,死傷不到一百人,劉裕一聲令下,喝道:“換長矛。”
言畢,一百張大弓上,各置一支長矛,瞬間長矛齊發,不多久三萬名士兵死傷數千餘人,拓跋嗣見狀大驚,不知晉軍還有多少長矛,打算退兵而去,瞬間只見魏軍被打的抱頭亂竄,全線崩潰。劉裕見敵軍逃去,乘勝追擊,又殺大批魏軍,拓跋嗣知道劉裕厲害,再不敢進攻晉軍,於是退兵而去。劉裕追擊魏軍歸來,眾將士萬分高興,魏詠之極為興奮,問道:“將軍今日所佈之陣,屬下從未見過,不知是何陣法?”
劉裕隱隱一笑:“你不覺此陣像缺了的月亮?”
“十分相似”
“此陣便叫‘卻月陣’”
魏兵退去之後,沿黃河西進之路再無阻擋,劉裕便領兵順利西進。與此同時,洛陽傳來戰報,檀道濟,王鎮惡二人領兵已攻下洛陽,在潼關等待與劉裕水軍會合。
劉裕聞報大喜,看來滅秦已是成功在即,數日後,劉裕率軍行至潼關,檀、王二人等候多日,見劉裕行來,心中大喜,檀道濟與王鎮惡迎接劉裕進關。
王鎮惡說道:“將軍可聽說姚興病亡了麼?“
劉裕驚道:“姚興病亡,此事當真?”
王鎮惡點了點頭:“當真,現在的秦國國君乃是姚興的兒子姚泓。”
劉裕哈哈一陣大笑:“若姚興還在,本將軍還會親自出馬。現下卻是姚泓這個廢物在位,看來本將軍不必親自領兵攻打了。”言畢看了看王鎮惡。
王鎮惡明白劉裕之意,請命道:“屬下願領兵攻打長安。”
劉裕再是一笑:“好,三日之後,你便率兵攻打長安。”
軍中將士聞聽三日後將進軍長安,攻打秦國,一個個養好精神,只待三日後一舉攻下長安,滅了秦國。
姚泓得知晉軍不日便會進攻長安,當然十分緊張,叫來平西將軍姚賞,問道:“晉軍不日便會攻城,卿可有退敵之策?”
姚賞接道:“退敵並不在於良策,而是要有一支誓死為國的軍隊,否則,縱使有萬種良策也無法退敵。”
姚泓再問道:“我朝可有此軍隊?”
姚賞點了點頭:“有。”
姚泓聽罷大喜,將退敵之事全然交給姚賞,自己則身居深宮只待姚賞好訊息。
三日後,王鎮惡率大軍攻城,姚賞出城迎戰,喝道:“本將軍勸你等速速退去,若不然殺得你們片甲不留。”
王鎮惡聞言一怒,長矛一揮,說道:“休得狂言。”言畢也不再多言,全軍如猛虎般撲了上去。姚賞見罷也全軍迎了上去,王鎮惡長矛揮出,數名秦軍噴血倒下,姚賞也長槍刺出,晉軍成片倒下,忽見數支長矛朝腰間刺來,猛一回頭,長槍一甩,只聞晉軍一片痛叫聲,又倒在地上。王鎮惡見罷大怒,駕馬奔來,長矛刺向姚賞胸前大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