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世紀全世界的銀子三分之一來自石見銀山。就憑這一句話,柳木就相信那裡就是一座超級大的銀礦。
而且大明的一些記載當中,有稱呼倭島為銀群島的。
足證明,倭島的銀礦多的驚人。
“以物易物,不利於盛世。大唐眼下錢幣不足,其原因還是銅太少。以帛、絹、布為本物,代替錢幣對大唐的發展有著巨大的限制,而我大唐金銀更少,若是製作一錢銀幣,那麼為一百文的話,確實有利於我大唐。”
崔君肅作為戶部尚書,他看到這一點不意外。
大唐眼下正式流通的錢最大的是五錢,也就是半兩的銅幣。而後是一錢的標準銅幣,以及值五分、二分、一分的鋼幣。
或是有一兩銀的銀幣,事實上更好。
但這大額的錢幣對於普通百姓沒什麼用處,只能用於大宗商品的結算。
“服其民,誅其王,這個順序不能錯,否則引起民變。”
杜如晦提出了自己的意見。
柳木此時只是在聽,並沒有插半句嘴。比想中國歷代王朝,大唐可以說對外作戰數量與質量都是高最的,大唐對外作戰有記載的正規戰役一百五十次,相比大唐王朝的時間,可以說平均兩年就有一次對外作戰。
初期是保土之戰,之後就是擴張之戰。
“倭有四百萬人口,這些人口對大唐有用。在我大唐的支援下,二十年內讓倭島的人口再增加二百萬不是問題。從倭島抽一百萬丁也沒有問題,西域可以牢牢的掌握在我大唐之手,那麼古絲綢之路就可以打通。”
杜如晦又提出了對未來的規劃。
說完後,杜如晦轉頭看向柳木:“西港舶司再往南,還有什麼?”
“天下。”柳木只回答了這兩個字。
眾人都是笑了,房玄齡追問:“來點實際的。”
“米、糖、香料、麻、染料、木料。僅南洋之地,就可以供給大唐一億人口的消耗。這還不算……”柳木笑了:“不算可以替換太極宮磚石數量的金子。以及另一處,足可以替換兩個長安磚石的銀子。”
說完之些,柳木又補充了一句:“倭貴族是怎麼一回事,反正要死光。倭人卻是全地形,可以適應各種作戰的良好士兵。”
“那麼,幫助扶南太子重歸王位?”房玄齡看向了四周。
眾人都是搖頭,這個計劃太大,一但實施對於大唐來說就是一場興舉國之力的國戰,這一打至少在三至五年。
“如果,薛延陀接受我大唐冊封呢?”柳木又扔出了一句。
“可能嗎?”蕭瑀不信。
柳木卻是自信滿滿:“我寫一封信,讓馬周為主使、崔一葉為副使、薛仁貴與席君買為左右護衛,今年冬天薛延陀就會派人跪在皇兄腳下,估計頡利聽到之後,肯定會來請婚,行婿禮,只是很遺憾……皇兄希望他去死。”
李世民大笑。指著柳木:“小木,你真的……算了。禮部重新議人選,馬周這個人可以考慮,其餘的人另選。”
屋內的八位重臣也都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