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慌了,他不能不慌,因為柳木在他心目中是一個膽子不大的人,一聽到能逃到安全遠離戰亂的地方,很難說柳木這家夥會支援遷都。
不過,李世民又很懷疑,這麼重要的事情,可以說是大唐最最頂尖的國策了。李淵為何要去聽一個十七歲未及冠半大孩子的意見。
柳木腦袋之中並沒有唐朝有遷都的這段歷史。
大唐是有遷都過,但都是在武周之後,安史之亂等等。
事實上真實的歷史當中,初唐就在這個時候,是太子李建成與裴寂提議的遷都洛陽。
大唐皇帝讓寫柳木不能不寫,柳木趕緊拿來筆墨開始寫自己的想法。
大唐皇帝說了,無禁忌。
柳木為難了。
是真的不用顧忌,還是相對的不顧忌。但如果有所顧忌大唐皇帝一定不高興。
足足五分鐘的思考,柳木才在紙上落下了第一個字。
不!
柳木此時想到的是後世的明朝。
明朝的皇帝有好的,也有不好的,有愛玩的有荒唐的。但明朝每一個皇帝沒有軟骨頭,有殉國的、被俘不求饒的、有戰死沙場的,有絕食自殺的。
明軍無論有多慘,也沒有割地求和,用女人換和平的。
歷史上,明朝軍隊的戰績並不是很好,但明朝確實是古代世界所有歷史超過百年的帝國之中,唯一沒有簽過任何不平等條約,也從不屈服。
柳木內心有些動容,甚至有一些沖動,沖動到親自去幷州,柳木有把握在合適的機會上弄死頡利,因為柳木還有沒有拿出來的大殺器,這東西管用。
看著那張白紙,柳木原先想寫的不管敵有人多強……
可此時,柳木寫道:不和親,不賠款,不割地,不納貢,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
寫完後,柳木換了一張紙寫道:天子怕敵人,那長安百姓與大唐士兵怕不怕,百姓怕了往南逃,難道要再遷都。長安距敵近,近在千裡之內。那就打,往北打出一千裡,這樣不就遠了。
前廳,李世民已經是第三次想開口,卻依然被李淵制止。
李淵只在和裴寂講著球賽,講某個精彩的瞬間。
彭海進來,將兩張紙放在李淵身旁,李淵笑著拿起紙來一看,臉瞬間就變了,重重的一巴掌拍在桌上。
柳木這紙條上有兩點都觸到了李淵的痛處。
第一,納貢。
納貢也就是稱臣之意,李淵確實向突厥的頡利可汗稱過臣。
第二,就是柳木所說的天子逃,百姓逃,一直往南逃。
這話等同於在嘲笑遷都。
這一巴掌拍在桌上,也拍在每個人心中,柳木嚇的一哆嗦,難道那句無禁忌是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