貌似這一套無懈可擊,其實裡面存在一個很陰險的騙局,作為國王,繼承了祖先的基業,總不能說祖先的壞話吧?
你只要承認祖先是完美的,道德完人,就等於落入了孟夫子的陷阱,只能被老先生像孫子一樣教訓。
可問題是先君創業成功,是因為道德好嗎?
顯然不是啊!
哪個白手起家的,不是一堆問題。
什麼坑蒙拐騙,陰險欺詐,無所不用其極……如果老老實實,循規蹈矩,他們就不可能成就霸業!
弄清楚這個,也就弄清楚了孔夫子和孟夫子,為什麼忙活到七老八十,也沒人用他們!
因為春秋戰國的時候,上古檔案還保留了很多,他們的說法明視訊記憶體在漏洞,所有的國君都是務實派,當然不會接受。
接下來,更哭笑不得的事情出現了。
被儒家罵了兩千年的秦始皇,卻幫了儒家一個大忙!
秦始皇焚書坑儒,結果卻是上古的典籍大量流失,三代究竟如何,沒人能弄得清楚了……這回可好了,儒家士人充分發揮他們的想象力,不斷美化,窮盡一切的力量,打造出一個理想國度。
在這個理想國度裡,儒家可以隨意往裡面填充東西。
君王是仁慈而英明的,又有自知之明,所以就有了禪讓。
大臣是忠誠能幹的,所以就有了伊尹放逐皇帝,卻不自立為王。
還有一心輔佐侄子的周公,忠勇無敵的將領,富足安康的百姓……除了夏桀,商紂,周幽這三個倒黴蛋,其他都是好人。
而且為了減輕三個亡國之君的罪孽,還把罪責推給了女人,讓她們變成了亡國禍水。
經過千百年的灌輸,儒家終於建立起相對完善的理論體系。
隨著上古歷史遠去,沒人質疑他們的話語,漸漸的,三代之治,道德治國,就成了金科玉律。
如果不出意外,隨著程朱理學的出現,儒家最終完成思想大一統。
只是騙局終究是騙局,三代之治是假的,建立在虛假基礎上的儒學也是假的,至於儒家的集大成者——理學,更是這棵樹上結出來最毒的果子!
前面提到過了,孔老夫子的立論基礎,是道德決定論。
在道德決定論之下,所有的盛事都是賢君名臣創造的,朝廷選官,也要挑選品德過硬的,德在才先。
甚至發展到只要道德無敵,就什麼都能勝任!
實在不行,還有天降甘霖,鯉魚從冰窟窿冒出來……
隨著這套論理逐漸走向極端,什麼凍死事小,失節事大。什麼存天理,滅人慾。什麼滿世界的貞節牌坊,就變成了自然而然的事情。
但是顯然,這套道德決定論,有著致命的弱點!
“可悲啊,老夫雖然看到了這些,卻還要拼命維護自己的名譽,然後才能推翻道德決定一切,二郎,你說有趣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