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孫權收買了,孫翊身邊家將邊鴻,成功刺殺了孫翊。
事後邊鴻被孫翊部將媯覽、戴員二人,當場斬殺,替孫翊報仇。
與此同時,還有一條傳言,也比較盛行。
說是孫翊部將媯覽、戴員二人對孫翊不滿,買通邊鴻,囑其見機行事,邊鴻遂乘機刺殺孫翊,然此後邊鴻亦被媯覽、戴員二人滅口。
媯覽、戴員二人,是擔心被孫權報複,所以才投靠了袁術!
兩種說法,都合情合理,趙風也不知道真相到底是什麼。
但趙風身具後世的記憶,見貫影視劇中的各種爭權奪利,所以更偏向第一種說法。
那就是孫權為了除去孫翊這個威脅,所以才收買了孫翊的家將邊鴻,成功刺殺了孫翊。
畢竟邊鴻乃是孫翊的家將,豈是孫翊的部將,能收買的?
何況,孫翊的部將,就算真有這種想法,也不敢去告訴孫翊的家將,否則孫翊的家將,告訴孫翊後,孫翊的部將那不是自找死路?
而第二種說法,顯然就是孫權放出來迷惑眾人、混淆視聽,以洗白孫權身份的假訊息。
如果最終孫權取勝,戰敗了袁術,那麼只要稍加引導,第二種訊息,就會成為所謂的真相!
而如果孫權戰敗,無非也就是真相被確認,孫權背負罵名而已。
人都死了,還在乎罵名作甚?
另外,孫堅族子,孫家宗室重臣孫河的死因,也有兩種說法。
一種說法是,孫河就是孫家宗族內,大力支援孫翊繼位之人,所以被孫權一同暗中除掉了。
另一種說法是,孫翊遇害後,孫河前往丹陽郡治所宛陵,指責媯覽、戴員保護孫翊不周,二人心虛,將其殺害。
有了後面孫河死因的訊息,趙風就更傾向於,是孫權暗中派人,清除威脅他地位之人。
畢竟孫翊遇害後,孫河前往丹陽郡治所宛陵,指責媯覽、戴員保護孫翊不周,二人心虛,將其殺害的情況,有些站不住腳。
換位思考,孫河身為孫家宗族重臣,前往丹陽郡治所宛陵的訊息,顯然不可能是秘密前往。
那麼孫河前往宛陵的訊息,肯定會被很多人知道,如果媯覽、戴員二人殺掉孫河,顯然是告訴別人,我要反叛了!
何況孫河只是指責而已,又沒有具體證據,表明媯覽、戴員二人,與邊鴻勾結,殺害孫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