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緩緩流逝,轉眼就過去了一個月時間。
在這一個月裡。
鮮卑大軍,攻破遼東屬國昌黎。
田楷率領少量騎兵成功逃離,準備在遼西郡治所陽樂繼續抵禦鮮卑大軍。
本意是,就算無法抵禦鮮卑大軍,也要拖延住鮮卑大軍的前進速度,以幫公孫瓚爭取時間。
不過遼西郡治所陽樂,孤懸在外,後方縣城離的實在太遠。
所以陽樂守兵,在聽聞昌黎被破後,就人心惶惶,很多士兵擅自逃走。
田楷見陽樂無法抵禦鮮卑大軍,繼續逃往了遼西郡肥如。
然後在肥如、臨渝一帶,以古燕建造的長城附近,重新佈置防線。
這一帶的縣城,稍微密集一點,而且身後還有右北平郡支援。
所以暫時拖延住了鮮卑大軍。
雖然如此,但因為鮮卑大軍攻佔了遼東屬國、遼西郡大半個郡地。
導致遼東郡、玄菟郡、樂浪郡,與大漢完全沒有了聯系。
同時,烏桓大軍,也把上谷郡給完全佔據了。
目前還處於公孫瓚控制之下的治地,也就只有涿郡、廣陽郡、漁陽郡、右北平郡、遼西郡靠近右北平郡的小部分地區。
雖然看上去,公孫瓚的治地依然不小。
但實際上,這些地方,也是劉虞舊部,在四處叛變。
這些叛變之人,不是早期的鮮於輔、齊周、鮮於銀等人。
而是原先是劉虞的舊部,後來歸附公孫瓚,現在聽聞公孫瓚形勢不妙,才開始叛變的。
幽州局勢越發的明朗。
當然,這是大勢上的明朗。
公孫瓚善戰,尤其擅長於外族作戰。
所以最後會戰成什麼樣,誰也說不準。
畢竟公孫瓚原本要在各地,需要分別派遣大軍鎮守。
如今各地失守,這些鎮守計程車兵,自然會回援。
就比如,趙風如果常山郡都快保不住了,那麼駐守在茲氏的張遼、駐守在慮虒的周倉,自然也要調派回來。
公孫瓚知道,各地分兵作戰,自己率領騎兵去支援各地圍剿,已經行不通。
所以開始把各地兵馬,都調回薊縣。
就像要用力揮出拳頭,需要先把拳頭收攏起來一樣。
當然,說白了,就是幽州局勢對公孫瓚不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