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風遠遠看向原都城元氏。
目測城高大約四丈左右,要比癭陶矮半丈,如果搭起登雲梯,梯子上大約可以上五個人。
除了城牆比癭陶矮半丈,城廓看上去差不多,怎麼說也是以前的都城嘛。
趙風一揮手,帶著大軍繼續前進。
元氏的守軍,在看到趙風率領大軍過來時,左右兩個門洞,全部開啟,等待趙風率兵進城。
等趙風走進後。
看到城門上方刻著‘元氏’,表示這裡是元氏城,‘元氏’的下方,刻著一個‘南’字,表示這是南城門。
像都城、郡城,這一類的城池,都是有東、南、西、北四面城門的。
因為元氏的一應官員,基本上都隨藩鴻一起陣亡了,所以也沒有官員出來迎接趙風。
趙風對此早有心理準備,直接率領大軍進城而去。
進入元氏,和進入高邑不同。
高邑當時被反賊佔據,百姓都不敢出門,所以沿路上,一個百姓也沒有。
趙風這個幷州刺史,在高邑待了七、八天,訊息早就傳遍了整個常山郡,元氏當然也不會例外。
趙風剛進入城門,就聽到城內傳來了百姓的呼喊聲。
因為沒有統一的安排,所以呼喊什麼的都有,但趙風聽上去,聲音就比較雜亂了。
有呼喊‘恭迎趙刺史’的,有呼喊‘恭迎昔陽亭侯’的,還有呼喊‘萬歲’的!
萬歲現在還不是皇帝的專屬用詞。
萬歲表示上天的別稱,即永恆存在的萬能之天。
軍隊得勝歸來,振臂高呼萬歲,表達對上天的贊美,以示有上天支援,戰無不勝。
有訊息傳言,漢武帝想把‘萬歲’,歸為皇帝專用,不過沒有成功,具體原因不明。
雖然沒有完全成功,但非特殊情況,也不能使用‘萬歲’。
目前能使用‘萬歲’的地方,一種是‘殿上群臣皆呼萬歲’,一種是‘對皇太子亦可稱萬歲’,一種是‘大軍得勝歸來百姓呼萬歲’,一種是春祭大典時‘高呼萬歲’。
當然,還有一些其他的特殊情況,也可以用,但絕對不是什麼人都能用的。
剛好趙風率兵進城,就是屬於特殊情況。
這是最原始的用法。
看到百姓擁戴,趙風心裡還是挺開心的。
騎在絕塵身上,左手牽著馬韁,右手對百姓揮舞著,以示回應。
這一次的進城,趙風又‘炫耀’了一次,自己的兵強馬壯。
在這個動亂的年代,沒什麼比兵強馬壯,更能讓百姓擁有安全感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