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武俠修真>俠骨照銀槍> 第十二章 故人歸來何嘆息(2)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十二章 故人歸來何嘆息(2) (3 / 3)

水墨白了她一眼,道:“宣紙,莊主這樣做自然有道理,你別在這裡鬧別捏。”

宣紙可不領情,非要一個答案,道:“放他們走了,那個李德明定會派兵前來報復,到時候莊主就危險了。”

王如萱道:“宣紙,你們跟我也有七八年了,有沒有想跟我回中原?”

此話一出,眾人皆驚,凌楚瑜更是喜不自勝。水墨自然是聽從,可宣紙本就是胡人,突然讓她遠離家鄉,倒是有些難以接受。

王如萱道:“我知道這個決定你們一時間難以接受。如今我們得罪了夏國王,河西已不能待,唯有回到中原,方得安寧。若你們不願背井離鄉,我也不牽強。這些年賣畫也換了不少錢,你們都拿去安身,也算我為你們做的最後一件事。”

水墨一聽,急忙跪倒,道:“莊主,我願常陪莊主左右,不離不棄。”宣紙躊躇半響,也道:“我已經沒了親人,沒了家,若離開你們,我又是無家可歸······我也願意追隨。”

王如萱扶起二人,牽著她們的手,道:“卻也為難你們了。”

此時歙硯和鐵筆也過來了,聽聞此事後,也毅然追隨。莊院內沒有太貴重東西,幾人稍作收拾,當夜便離開。跋山涉水幾日,剛出甘州地段,凌楚瑜便收到卓羽離傳信:“耶律休哥親率大軍攻打雁門關,並在關外佈下天門陣,叫囂宋軍。”他唯恐楊景有恙,也想會一會休哥和韓昌這兩個老對手,便催馬往雁門關趕去。

眾人聽他西域之行後,紛紛道喜,王如萱聽罷有些臉紅耳赤,整場下來垂著頭。

楊景留心他方才所說李繼遷之事,隱隱不安,便決定上報朝廷,早作防範。可趙光義因傷勢和立儲一事無暇理會。果不其然,來年,李繼遷截奪宋軍糧草四十萬,又出大軍包圍靈武城,挑釁宋朝。

趙光義大怒,派五路軍擊夏,皆敗北而歸。趙光義崩後,宋真宗即位,為息事寧人,割讓夏、綏、銀、宥、靜幾州給李繼遷,承認了夏王國的獨立地位。

躊躇滿志的李繼遷並沒有停下腳步,率諸部落攻陷宋朝重鎮靈州,改名西平府,後又攻取西北重鎮涼州,截斷宋朝與西域的商道,截斷西域向宋朝的入貢,同時禁止西域諸部向宋朝賣馬。在他死後,其子李德明向西發展,攻吐蕃和回鶻,奪取西涼府、甘州、瓜州、沙州等地,其勢力範圍擴充套件至玉門關及整個河西走廊。為日後西夏立國打下堅實基礎。

而宋朝一直與遼國周旋,未能防範西夏的不斷壯大,無疑是埋下一個禍端,這些都是後話。

酒席散前,無爭已悄悄離去。此次為破陣而來,本無心留戀。但見老母慈祥目光,不見妻子馬賽英蹤影,思緒難平,唯恐心魔來犯,便星夜離開。

在後方城頭,一位女子正俏立在那裡,眼睛默默地注視著無爭的離開。自始至終,她都沒有現身相見,只是呆在城頭,看著人消失在黑夜中,良久,才緩緩道:“五郎,今世先斷紅塵,來世再做夫妻。”

耶律休哥重傷,遼軍退敗的訊息很快就傳到京城,朝野眾臣一片振奮,只有趙光義鬱鬱寡歡。三年後,便駕崩而去,傳位於三子趙恆,留下書信一封:“蒼雲逆黨,實為大患,若不能用,滅之。”

年輕的皇帝並沒有太過注意,只是將丞相寇準召前來商議。寇準與凌楚瑜有些交情,心知他的秉性,但又不得不防,便勸阻新帝無須理會,只是多加留意即可,這才免了一場浩劫。

次日清晨,凌楚瑜領著王如萱拜別佘賽花後,帶著筆墨紙硯四人往蒼雲山而去。

楊排風已經長大,能肩負起邊關之責,便隨軍留下。

雁門關外,狂風不止,陰雲漫天,飛鳥嗚嗚而鳴。楊排風看著他們漸行漸遠,淚水奪眶而出,垂髻泣聲道:“唯有夢中才能見,奈何夢境不由人。”

喜歡俠骨照銀槍請大家收藏:()俠骨照銀槍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