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已經剔除了更不堪入目的試卷,陛下如今所見,都是臣認為勉強可以入眼的。”
見姜涔雲不喜,姚宜又說道:“陛下,這些人都是男子,平日所見不過深宅大院的瑣碎,哪裡會關心什麼民生?”
“可熹微什麼都知道,這些問題對他而言都是未經思考便可脫口而出的。他人雖不在汝州,卻對汝州事態瞭如指掌。”
“您拿黎熹微和這些良家子相比,可天下又哪裡有第二個黎熹微?”
姜涔雲嘆了口氣,捏捏鼻樑骨,耐心看下去。她篩掉了幾個問題一個都沒回答出來的,以及滿口誇讚之言,句句陛下聖明的,留下語句還算誠懇,見識略廣的試卷。
一百多個人頓時只剩下二十多個。
看到熟悉的字跡時,她舉起來在姚宜面前晃了晃。“看看看看,熹微所言字字珠璣。”
“是是是,你家左相文采斐然。”姚宜被她孩子氣的動作逗笑。
姜涔雲得意地努努嘴,翻到下一張試卷,眼睛一亮。“哎,也不是所有人都一無是處。這個人答得也不錯,雖然沒有熹微簡明扼要,但語句中能看出他所言非虛。”
姚宜湊近,讀出試卷末尾的名字:“陳悠之。陳氏?來自湖州。湖州有哪個陳氏?”
一旁侍讀的層巒說道:“稟陛下,太傅,此人並非出自名門望族,乃平民之子。”
姜涔雲嘆道:“竟有如此賢才流落民間,是朕之失。”
她決定改日去見見這位陳悠之。
秀男人數削減大半後,宮中用度減少了許多,姜涔雲不再著急,讓六局的女官細細打磨這些璞玉。
她給不了他們想要的名分,但可以給他們一些教導,使他們出宮之後更容易找到好人家。
黎熹微安分守己地待在自己的小院裡,不越雷池一步。剩下的這些良家子中,有人想依附他討好他,也有人以為陛下對他表現出了明顯的偏愛,因而嫉恨他。他對那些阿諛之人淡淡,不給嫉恨之人報復他的機會。
過了一旬,姜涔雲又考了一次策論,這次問題更加細緻,有幾個人交了白卷,灰溜溜地收拾行裝離宮。表現最好的依然是黎熹微,接下來便是陳悠之。
姜涔雲心癢癢的,故技重施,扮作女官去觀察良家子們,這次選的依舊是薛奉御的茶藝課,薛奉御見到她已經能做到視而不見,面上不露半分端倪。
經過兩輪篩選後剩下的六個人都是俊秀少年,黎熹微在其中氣質最佳,使人無法忽視。姜涔雲欣賞了好一會兒他點茶的姿態,移開目光去觀察旁人,把目光鎖定在最後排一人身上。
衣料普通,首飾稀少,這個綠衣少年便是陳悠之了吧?
薛奉御咳了一聲,姜涔雲抬頭,發現黎熹微正看著她。
“這位姑姑,可否幫熹微一個忙?”
姜涔雲反應了兩秒才發覺黎熹微說的是她,開口道:“何事?”
“熹微發現此次所用茶筅有些磨損,可否勞煩姑姑取一新茶筅?”
薛奉御鎮定的面色快要繃不住,姜涔雲無奈地看了黎熹微一眼。“好。”
這人怎麼連自己多看了旁人幾眼都受不了?未免有些太過得寸進尺了,不過自己今日心情不錯,暫且不和他計較。
姜涔雲慢悠悠地離開,並未去取什麼茶筅,不過走了沒多久,她被別人叫住。
“陛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