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揚不在朔州州府的這段時間, 吳攸也沒閑著。趙揚還記得吳攸提起的開辦學堂的事, 並且對此很感興趣, 所以, 他把吳攸的老搭檔——徐先生派來,和吳攸一起落實這件事情。
吳攸自己沒法拋頭露面, 就安排吳懷之和賀雪齡替她跑腿。最後, 和曹苢一起進行了幾輪面試之後,他們終於在僅剩的那十餘人中, 選出了三位學問人品都還不錯的幕僚來擔任這府學的教書先生。
原本在太平時代,到了年齡的孩子們,都要經過考試,方才能夠進入府學學習, 可如今有了府學和先生,願意把孩子送來學習的父母和願意前來學習的孩子,卻少之又少——這讓吳攸有些發愁。
正在吳攸絞盡腦汁想著該如何解決此事的時候,她並不知道,遠離了一切都在步入正軌的朔州,數千裡之外的土地上,幾粒原本很渺小的種子,或者在悄悄準備破土, 或者已經冒出了新芽, 慢慢的向上生長著。
首先,慕攸行還活著的訊息,不知為何一夜之間傳遍了各地, 就像那首歌謠一樣,沒有人知道這其中的真相。只是,周曾的行宮裡那位是個冒牌貨這個說法,已經變成了盡人皆知的事實。
周遲將大晉的各個臣子都拎出來挨個敲打了一番,又四處搜查了一通,最後,還是沒有找到慕攸行的下落,反而被幾個老臣狠狠罵了一通——“你說我們窩藏反賊,我們還想問問你現在宮殿裡坐的是誰呢?!”
周曾聽了周遲的彙報,又想大開殺戒,不過這次,周遲阻止了他。他對周曾說道:“此事明顯是有人故意與叔父作對,依侄兒之見,如今有如此惡膽的人,也就只有李康路了。”
似乎是為了印證他的說法,李康路對加緊了對靈州的攻擊。同時,他還拿出了一份太子送給他的“血書”,這血書慷慨激昂的把周曾做的惡事昭告天下,最後令李康路“除當世之奸佞,立勤王之功勳。”
毫無意外的,這兩句話又傳到了周曾的耳朵裡。周曾勃然大怒。到此為止,他一拖再拖的領兵出征的計劃,終於不得不提上了日程。
而在深宮之中,過得富貴逍遙的趙玉,終於接到了她的第一個任務,不過,令她失望的是,這個任務不是讓她和周遲接觸,而是讓她給周曾吹吹枕頭風。
劇本和臺詞都給她準備的一應俱全,趙玉充分的發揮了自己的演技。
在和周曾共進晚膳的時候,趙玉垂淚道:“雖然我如今錦衣玉食,但想到家鄉的父老們都還在餓著肚子,我實在內心難安吶!”
周曾一聽,趙玉真是菩薩心腸。他馬上開始著手準備,按照事先說好的,準備了十二萬石糧食,同時附書一封,大意乃是,其中十萬石是按你我事先約定,借於齊地諸州賑災,另有兩萬石,是因為夫人涕泣懇求,我送與你的。
周曾豪情萬丈的準備好了十二萬石的糧食,忽然發覺還有一個重要的問題,派誰去送糧呢?
他眼看就要出征,時值用人之際,然而送糧之事也十分重大——周曾絕不僅僅是因為趙玉掉的那幾滴眼淚,而是因為,若是籠絡不好趙揚,他說不定還會在自己後方搗鬼。
在他的印象裡,趙揚這個人和他爹一樣,愛面子,又死腦筋。他拿了自己的糧食,就絕不會幹這種背後捅刀子,讓天下人恥笑唾罵的事情。
周曾選了一名自己的心腹武將,他打算命此人送糧回來之後,和周遲一起駐守永州。周遲雖然目前為止對他言聽計從,但是時間一長,周曾想,誰也沒法保證他不生出些什麼別的心思。
可是去見趙揚,這畢竟是一個外交場合,他的這些武將到了那裡,言行舉止只怕是有點拿不出手,最好還得有個說話體面,辦事體面的文臣出馬。
他本來沒有想到謝瑾時,可是,謝瑾時實在是受不了周曾三天兩頭派人去他家裡說親和周英的牆頭騷擾,他自己請纓,要出使朔州。
謝瑾時雖然還沒有見過周英,但是,他真的沒有辦法面對周英想要嫁給自己,而趙玉已然成了周英的後媽這些對他來說無比殘酷的事實。
況且,盡管他也不願意和趙揚打交道,但他想知道,慕攸歌到底是怎麼走的——他想知道趙揚把慕攸歌埋在了何處,如果有可能的話,他還想去拜祭一番。
於是,他恭恭敬敬的向周曾提出了自己想要去送糧的這個要求。
周曾怎麼會不知道他的心思,正要回絕,旁邊的周遲忽然靈機一動,對周曾耳語道:“叔父,若是讓他去送糧,我有辦法促成他和英兒妹妹的婚事。”
周曾狐疑地看了周遲一眼,又看了看從容平靜的站在階下的謝瑾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