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也正因如此,調解後不久,依靠巨大聲望,天竺逐漸脫離朝廷自立。
201年,從這場慘烈戰爭中崛起的資產階級開始不斷興起,江南、嶺南、廣南等地出現了數萬乃至超過十萬工人聚集的情況。
212年,因為周匡宗是群臣扶持上臺的,導致皇室權力不斷縮小,朝堂上形成了勳貴外戚與科學派朝臣,資產階級的亂戰,又逐漸從政鬥演變為了戰鬥。
230年,掌控朝廷,獲得大眾支援的科學派朝臣大勝,逼迫支援勳貴外戚的周惠帝退位。
科學派立周匡宗第五子年老體弱的周愍帝為皇帝,但大權完全操縱在以內閣大學士為主的官僚手中。
資產階級因其特殊性,他們既可以是勳貴外戚,也可以是科學派文人而成為了實際的贏家。
260年,資產階級與朝臣官僚完成了合體,逼迫八十歲左右的又一超長待機周愍帝退位,共和政府出現。
272年,被掩蓋真相十二年的周愍帝觸柱而死訊息傳開。
原來被逼退位當天,看起來懦弱的周愍帝在太廟祭拜祖先後觸柱而死,共和政府竟然隱瞞死訊長達兩年之久,宣佈周愍帝是含笑離世的。
百姓感於老好人周愍帝的剛烈,又因無上聖神皇帝之恩,遂大多同情愍帝而鄙薄共和政府。
280年,共和政府內部傾軋不斷,對內殘酷剝削,對外殘忍殖民,為了商貿四處點燃戰火。
這種大資本家加大官僚的組合,堪稱官商勾結的頂峰,用腳指頭想都知道社會有多黑暗,大資本家眼中只有錢,哪管百姓死活。
291年,周愍帝四世孫張期明在遍地烽火中高舉恢復聖周王朝的大旗,並迅速得到了科學派士人、小資產階級、小貴族、中低階軍官乃至百姓的支援。
300年(1300),經過九年的奮戰,張期明擊敗共和政府,廢除了共和體制,重新登基為帝,恢復聖周朝廷。
張期明改名張照,如漢光武故事,史稱周世祖光武皇帝,張照的周,史稱後周。
527年,後周末帝信奉苦修派,倒行逆施,極力壓制國民正常索求權利,不準發展工商業。
甚至意圖恢復上古那種小國寡民的狀態,於是被推翻,後周滅亡,新的資產階級政府誕生。
自公元946年張昭建周,到天元527年,公元1527年後周滅亡,聖周共計314年,後周共計227年,兩週合計541年。
除了中間有四十年左右的共和政府外,勉強算是傳續尚在,是為本時空延綿最長的王朝。
雖然後世仍然有不少次復辟,但都未成氣候,所以實際上也可以算是最後一個封建王朝了。
而本時控的全世界都受漢文化影響極深,但中土的面積,仍然只有北亞、中亞、東亞外加東南亞。
西、南歐基本被西方教派佔據,漢人血脈稀薄。
後世三毛、三小、三聖母國仍然被神道派統治,雖然漢人血統佔比極大,但始終與中土不對付,甚至還引起了一次世界大戰。
東勝身洲一分南北,大多從事農牧業和採礦業,分國上百,華人與當地殷人完全融合,經濟上高度依賴中土。
可以算是隱形的殖民地和傾銷地,但伴隨而來的本地化反抗,也是此起彼伏。
南北東洲因此看著不是異國他鄉,但好像又是異國他鄉,你說它是異國他鄉吧,但又總能找到故鄉的感覺。
但不管怎麼說,這個結果,如所有人所願。
(全書完)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