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水與安提拉水都在西海北岸,兩河之間氣候適宜,一點也不幹燥,經過匈奴人遺族和突厥遺族的連續開發之後,已經變得挺適合農耕的了。
從石國城過去,也就是三千五百到四千裡樣子,這如果是趕路的話,確實是非常遠了,但要是移藩過去,也並不是那麼遙遠。
特別是這一路過去基本都是平路,沒有南中、黔中那樣的高山深谷,魯三郎的定海大公國又有極強的遊牧屬性。
他們完全可以先派幾萬步騎過去征服當地人,然後再把家眷分幾年慢慢遷移過去佔據富庶的耕地和肥美的草場。
魯三郎做出這個決定,也不是一時的心血來潮。
定海大公國的根基,就是原西阻卜人的四千餘戶牧民,再加上魯三郎在幾次大戰中收攬的中原甲士,底層則是被擊敗的烏古斯人。
就這麼十幾萬人擺在雷翥海周邊,西、北兩面有大量敵人,下面的烏古斯人還總鬧事,與其像現在這樣疲於奔命,還不如抱個大腿。
魯三郎都要想好了,他要跟著蜀王張賢太繼續往西,等蜀王在雅水(烏拉爾河)和安提拉水(伏爾加河)建立一個地域龐大的國家後,他就在張賢太麾下作為最大的藩臣,連定海大公國都不準備要了。
想到這,魯三郎看了一眼白從信,這個唯一不屬於聖人子嗣的鄭王,還是元從派大將都混的如此之慘,就更別說他了。
畢竟誰能比自己的親兒子還親呢?
沒有張聖人這個好爸爸在身後大力支援,其餘人出來夏君夷民當封臣是可以的,要當獨立之主,太難了。
張賢瑀聽到魯三郎這麼說,不由自主地就看向了張賢太,心裡嘆了口氣。
當年河北豪傑送入宮中的兩個美人中,反倒是懵懂符氏比早為人婦的高氏,先誕下子嗣。
等到河東被平定後,出身相同的兩地武勳迅速靠攏,都把張賢太當成了掌心寶,加上父親寵愛,養成了十弟能征善戰外,還很有主見的性格。
在龍韜院的學習中,張賢太歷來也是成績數一數二的存在,因此他對於父皇安排自己就藩吐火羅,是不太樂意的。
誠然,吐火羅是個好地方,西北可威脅河中,西南能控扼波斯,東去可以下天竺,居於山巔,看誰不順眼就能從山上下來暴打誰。
但是,張賢太不樂意,他不樂意在吐火羅鑽山溝溝,他的理想是騎上高頭大馬,率領十萬雄獅,一直向西,去鞭打那些極西之地的蠻夷。
讓一個又一個城堡,一個又一個蠻王在他的馬鞭下瑟瑟發抖,連親吻自己的鞋子都要排隊,那才是男兒該乾的事啊!
“十弟看了已經有了選擇,你想去效仿匈奴末王阿提拉,成為鞭撻極西素夷的上帝之鞭,那兄長就跟你一起上書。”
張賢瑀一聽魯三郎說出安提拉河這個名詞,就知道張賢太的志向了,因為父皇在龍韜院時,給他們講過一個故事。
說是當年被竇固竇憲徹底擊敗的北匈奴人西逃之後,他們的後人在西海沿岸與當地蠻族混居,形成了一個摻雜一定北匈奴貴族血統的新匈奴人部落。
這個部落中的安提拉汗最後攻陷了極西之地素夷數十個部落和王國,甚至一度讓大秦都臣服在他的鐵蹄之下,被素夷們稱為上帝之鞭。
這是龍韜院中最火爆,最受學生們喜歡的故事,甚至在龍韜院中,還有安提拉可汗西征的戲劇。
而能在戲劇中扮演安提拉可汗的,一定是龍韜院中最優秀的學生。
學生們忽視張鉊也沒明確確認西海新匈奴人和北匈奴人有直接關係這一點,他們完全代入的,是被大漢打的狼奔豕突的匈奴人,竟然能成為極西之地素夷的上帝之鞭這事。
而安提拉河(伏爾加河),就是安提拉可汗長大的地方,在古匈奴或者突厥語中,直譯是父親的土地,可以翻譯成故鄉或者祖宗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