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瀚海唐兒歸> 第577章 忠臣的作用不一定都是正面的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577章 忠臣的作用不一定都是正面的 (6 / 6)

皇甫衝跪伏在地上,悽聲對張昭說道:“回聖人,正是臣之伯母!”

張昭把王、皇甫二人扶了起來,驕傲的看著孫成和韓熙載。

“南國有忠臣,朕之北國也有義士,日後天下一統,忠臣義士當不再分南北,也不再效忠於割據之主。

汝二人自詡忠義,只可惜李璟沒有結束亂世,還天下百姓安定的大志。

此大志,不但李璟沒有,劉知遠也沒有,高從誨、馬希範、孟昶更不會有,天下間唯有朕有。

心懷天下之主,不殺忠臣義士,所以今日某不殺你們了。”

張昭話音一落,雞籠山下就頓時歡聲雷動,左右皆山呼萬歲,就連死裡逃生的孫成和韓熙載等,也拜伏了下去。

隨即,張昭就在雞籠山下,追封皇甫遇為宋王,封皇甫遇妻霍氏為宋國夫人,賜紫衣,命人在正定為皇甫遇立廟紀念,賜霍氏法號貞範。

並一同追封王清為武安郡王,梁漢章為雁門郡王,郭璘為並國公。

另賜孫成錦緞五十匹,韓熙載錦緞四十匹,使團眾人皆賜二十匹作為撫慰。

二人經歷了大生大死、大悲大喜後,倒是十分上道的前來拜謝。

張昭還特意囑託,“汝二人既然要做忠臣,日後當告戒汝主,不要在生宋、徐二州這樣的事端。”

孫、韓二人連連表示,一定多多勸戒李璟。

這一趟表演完,張昭的‘大秘’李昉站出來恭賀道:“聖人寬宏大量,世所罕見,古之明君也不過如此,臣有感而發,願以詩賀之。”

說著李昉把他早就準備好的詩句,當中吟誦了出來。而有了李昉的帶頭,各路文臣紛紛上來獻詩。

當然,這一切都是為了引出張聖人所作的‘名詩’。

張昭立刻詩興大發,留下了陸游的名篇。

‘志士慕古人,忠臣挺奇節。

就死有處所,天日為無色。

太義孰不知,臨難欠健決。

我思杲卿發,可配嵇紹血。’

作詩完畢,在萬眾的拍馬屁聲中,張昭深沉的說道:“顏杲卿與嵇紹,都是大忠臣,但他們所效的乃是大忠,是忠於中原真命天子的真正忠義。

朕願以此詩與天下人共勉,願天下忠臣義士都來與某共襄盛舉,再興大朝。”

這才是張昭的抄詩的意義,南唐文化之地,沒有什麼東西能比詩文傳播的更快更廣。

張昭就是要讓天下人知道,與其效忠各地割據之主,不如來效忠他這中原真命天子。

此時,南唐使臣,皇太弟李景遂也從採石磯渡江而來。

張昭立刻就把這個工具人拉到了雞籠山,指著孫成和韓熙載對他說。

“你兄弟數人,能守住家業,皆此二人之功也!”

而李景遂到了之後,就標誌著周唐之間的戰爭,基本就結束了,和談馬上就可以開始。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