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若是還要南撤,那就得去貝州、相州一代了,這樣一來,又是河北糜爛之局面。
天子連禁宮宿衛都交予了公,若是還撤到大河沿岸,就不怕天子斥責嗎?”
杜重威一想也對,石重貴出征時,可以要他收復燕雲的。
這退一萬步說,燕雲沒能收復,那是趙延壽、劉延祚詐降,他杜重威能全身而退,至少可以說無功無過。
但要是一退到了黃河邊,那罪過就大了,萬一石重貴遣天使斥責,他難逃罪責。
張彥澤見杜重威心動,立刻繼續勸說道:“如今定、恆二州皆在我手中,虜騎追逐我等南下,料想在深、莫二州之間。
不如我等西去恆州,彙集大兵再從恆州北上定州,斷虜騎後路。
虜騎聞之,定然驚恐北歸,我等以逸待勞,必可以大獲全勝。”
嗯,其實這計劃,還是有可行性的。
換成張天王的涼軍,就完全有可能,他們軍紀嚴明,機動性不必契丹人差。
契丹大軍要是在深、莫二州之間,足可以被涼軍截斷歸路,然後等著截殺就行。
可晉軍雖然士氣高昂,戰力不低,但長期以來軍紀混亂,兵將來自各處,調遣不易。
更重要的是,晉軍以步軍為主,步軍又依賴騎兵掩護,根本無法這高速機動。
張彥澤其實深知這一點,但他是定州義武軍節度使,生怕契丹人去把他定州給圍了,他的家人可都在定州呢。
若是能讓大軍西進到定、恆一代,除了確實可以吸引契丹主力的情況下,還能保護他家人。
杜重威也還是懂點軍事的,他知道張彥澤這個辦法,對兵將的要求是不低的。
但稍微猶豫了那麼一下,杜重威立刻也就同意了。
因為他現在最大的需求,則是不能再南退,免得遭到石重貴的懲罰。
若是將大軍帶到恆州左右,依靠恆州的堅城,說不定又能打一個白團衛村那樣的大勝仗。
於是,杜重威立刻召集眾將商議,兵將明白杜重威的想法後,都覺得無所謂。
他們甚至覺得,就在武強跟契丹人決戰也不錯。
既然你杜重威是主帥,要去恆州決戰,那就去恆州吧。
不過眾將之中,還是有三個人覺得有問題。
一是符彥卿,他對杜重威的軍事能力極度不信任,覺得這麼兒戲般的往西,他極不贊同。
不說別的,就是軍糧的消耗和轉運的難度,就比直接往南撤或者就地防守要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