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朝歷代劃江而治,那也是劃長江。
因為長江水量更大,流速更快,沿途荒無人煙的地方多,受限於運輸條件和補給問題,渡江的地方有限的很。
而且南人擅舟船,可以輕易在長江上養艦船千艘,讓北方政權根本無法渡河。
而在黃河,兩岸都是開發了幾千年的熟地,地勢由平坦,隨處都可以調集人力物力修建浮橋,黃河南岸面對北岸也沒有舟船的天賦優勢。
是以歷朝歷代,就沒有能與敵人劃黃河而治的。
。
。
十二月末,今年天氣愈發轉暖,最近五六年來,黃河上雖然結冰,但都不能承載大軍過河了。
符彥卿帶著符家兒郎和他能調動的騎兵四百,虎刺勒和虎廣帶了五百涼州大馬。
藥元福、王周、潘環、薛懷讓四將也帶了十餘到三四十不等的親衛。
眾人足足湊了一千騎兵,而且他們裝備都還比較好。
符彥卿的四百騎,基本都有甲,虎刺勒的五百騎一般是鐵甲重騎兵,一半輕甲弓騎兵。
藥元福等四將的心腹親衛也都是有甲的,這些都是他們的私人立身之本,此刻也都拉了出來。
這一千人馬,花了差不多兩個多時辰才渡過黃河。
這是因為今日飄起了大雪,守護浮橋的兵士沒有收到景延廣的命令,雖然還是放他們過河了,但卻不肯出動船隻和船伕幫助擺渡。
等他們到達北岸以後,立刻就感受到了氣氛的緊張。
在鐵索浮橋橋頭不遠,晉軍建有一個堡寨,與戚城突出的東北角互相守望。
這個堡寨與戚城東城突出的馬面,只有三四百米的距離,連半里都不到。
這樣的話,戚城的守軍不用出城,就在馬面上就能封鎖戚城和堡寨之間。
而且城頭還有幾架伏遠弩和絞車弩,特別是那一架絞車弩,這可是後面兩宋時期三弓床子弩的原型,威力極大。
契丹人幾次想要切割戚城和堡寨,然後攻下堡寨都沒有成功。
當然,由於馬面附近不能開城門,這導致戚城內的高行周,也無法率大軍出城,完全控制戚城和堡壘之間。
不過要是高行周只想和兒子高懷德與少數心腹走掉是可以的,只是戚城的大軍勢必走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