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張昭不會拒絕韓王這個稱號!
怎麼說也是一字親王,他以大義歸國,明面上搞得大公無私,結果卻因為王號和中原朝廷拉鋸的話,是很破壞形象的。
而且,他還有的是時間和辦法,來得到楚王或者涼王的封號,不急於在這一時較勁。
所以張昭要做的手腳,還是在河西隴右十八州歸國這個事情上。
張昭拍了拍外公宋同義的後背,勸解老爺子別生氣,一邊把他的想法給宋同義一說。
頓時,老頭子驚愕的抬起了頭,第一次對他這並不太瞭解的外孫,有了新的認識。
。。。。
後晉天福四年,公元九三八年,三月,張昭以外公宋同義為歸義軍副使,河西隴右節度行軍司馬,充十八州歸國專使的身份。
攜帶河西貢馬三百匹,河西宿衛驍騎六百,河西隴右唐兒、諸羌、党項、沙陀、回鶻、龍家、龜茲、達旦各族專使三百人。
自涼州啟行,走涼州洪池嶺入蘭州,再走狄道入隴西,最後自天水進入關中。
就在宋同義路過秦州之後,只隔了一日,秦州雄武軍就非常‘巧合’的爆發了兵亂。
數千雄武軍牙兵拒絕朝廷調令遷往鳳翔,他們佔領署衙,驅逐了秦王李從曮派來的兵馬使。
聽聞此情況,張昭親自率歸義軍馬步軍七千,從渭州直抵秦州。
至於為什麼張大王就在只與秦州相隔幾十裡的渭州,那主要也是‘巧合’不是。
張昭到秦州後,直接逮捕了帶頭鬧事的牙兵牙將,把他們‘發配’到涼州去了,隨後宣佈大赦士卒。
不用離開家鄉的雄武軍牙兵和秦州百姓歡聲雷動,隨即張昭遣人,將雄武軍節度使康福禮送出境。
康福哭嚎著,帶著幾十親信牙兵,咬牙切齒的說要去東京告狀,只不過,他幾十人一路,走的比宋同義上千人還慢。
四月底,宋同義的河西隴右歸國專使團,走到長安就停了下來。
此時的長安城躲過了亂兵之劫,晉昌軍節度使安審琦,也算是五代比較有治理能力的節度使。
當然,最重要的還是張昭打通河西之後,絲綢之路終於開始良好運轉。
雖然跟大唐鼎盛時期沒法比,但比起安史之亂以後,還是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
有了絲綢之路,長安的經濟活力,竟然一步步有所恢復。
人口比張昭走時,還多了上萬人,大多都是各地行商以及絲織行業的人才回流。
長安城外,開遠門外,李唐宗室,這些年一直在主持祭祀李唐諸代帝王的李壽齡,汾陽王郭子儀的六世孫郭昭,等一大批唐末遺老遺少,此刻都聚集在開遠門外等候。
等到遠遠看見張字歸義軍大纛的時候,整個開元外歡聲雷動,鼓樂聲震天響起。
大半個長安居民,甚至連很多晉昌軍牙兵都跟著來到了開遠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