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敬瑭要是把涼王這個王號給了張昭,豈不就是變相承認,張昭這個坐擁河西隴右的涼王,照樣是諸侯王。
那這十八州歸國家,豈不就成了一句空話,所以石敬瑭為了面子,直接就否決了涼王這個王號。
再說楚王,楚可是先秦大國,那是向周天子問鼎輕重的春秋五霸、戰國七雄。
秦、楚、齊、晉,歷來就是一字王爵中,最好的幾個字眼,特別是問鼎輕重這個典故,讓石敬瑭心裡很不爽。
那麼韓王這個王號,就讓石敬瑭很滿意了。
首先是韓國也是戰國七雄之一,你不能說它不尊貴。
但除此之外,韓國在戰國中的表現,那隻能用一連串的慘字來形容。
除了三家分晉之後滅了鄭國,韓昭王時期申不害變法中風光了一把之後,韓國一直都處於持續性的拉胯中。
位於四戰之地的它,誰崛起了都要來打一打他,彰顯下存在。
魏國強大起來奪取河西之地的時候,捎帶給了韓國兩耳刮子。
秦國強大起來了,東出函谷關打魏國的時候,一定也抽空給韓國兩下。
楚人北上,也要騷擾。
趙國胡服騎射也要打打韓國顯示存在感。
魏齊爭霸搞出馬陵之戰,韓國無奈當了受害者和背景板。
秦趙相鬥弄出了長平之戰,韓國幾乎被打的只剩下小半條命。
六國中,第一個被秦國滅亡的,也是韓國。
可以說,在整個戰國時期,韓國就是被所有人欺負來欺負去的弱者,妥妥的班級霸凌終極受害者。
渾身上下都透露出,這個韓韓就是遜啦!的味道。
而這份氣質,就是石敬瑭想要表達的。
當然,張昭更不知道的是,韓王這個王號,石敬瑭本來已經準備追封這個李嗣昭的。
此人是李克用的義子,也就是傳說中的李晉王十三太保之一。
而為了不把涼、楚兩個王號封給張昭,石敬瑭刻意把李嗣昭改為追封汾陽王,就是為了給張昭留出韓王這個稱號。
“這不知羞的兒皇帝安敢如此?”
宋同義怒了,他覺得,自己的外孫以河西隴右十八州歸國,如此豐功偉績,怎麼也該是楚王而不是韓王。
張昭也冷冷一笑,玩陰的是吧?本來他還想做的不那麼過分,現在看來,不過分是不行了,因為兒皇帝給臉不要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