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闍耶波羅的唯一成績,大概就是把境內的大小佛寺和僧人給逼的毫無退路了。
因為在此之前,波羅王朝的幾代君王,雖然也帶著這個古老王朝一路江河日下,但是他們好歹還掙扎了幾下,只是水平實在不行而已。
不過羅闍耶波羅不一樣,這位略微掙扎幾年後,直接就躺平了。
這可把波羅王朝境內的僧人們給急壞了,波羅王朝是天竺的最後一個佛教王朝了,要是波羅王朝沒了,印度教的婆羅門可是人上人才能當,根本沒有他們這些光頭的位置。
於是在最近七八年,波羅王朝退到王舍城,羅闍耶波羅開始躺平擺爛之後,境內的僧人們都焦麻了。
以前捨不得的寺院積存財寶,一車車的往外拉,護院的僧兵也捐出來擴充成了軍隊,甚至各大寺院控制的佃戶們都武裝了起來。
終於在去年,華氏城的兩場大戰,波羅王朝雖然吃了不小的虧,但總算把局勢給穩住了。
不過這麼看,羅闍耶波羅也其實還是有兩把刷子的,雖然他的躺平讓很多僧人進入了國家高層,但也成功讓僧人們大出血,從而穩住了國家。
“寶通子大師,不是說菊兒汗的使者已經入城了嗎?怎麼還沒來?”
有坐臥不安的等了一刻鐘,有些煩躁的羅闍耶波羅,乾脆站了起來。
寶通子大師是個高鼻深目長鬍須的老僧,是這一代那爛陀寺的首座三藏法師。
他在被羅闍耶波羅的躺平嚇到後,目前已經事實上擔任了波羅王朝的宰相一職。
波羅王朝的政治體制是非常奇特的,這個王朝是在真正搞封建的王朝,全國的土地,大多由國王親自封賞給下面的團體。
團體獲得國王的封賞後,只需要每年上繳一定的貢賦,封地內的稅收、司法和行政就屬於受封團體。
之所以用團體而不是個人,這是因為國王封賞的物件,基本就是以寺院為首的宗教團體,而不是封給其他的個人。
同時各大寺院則將佛教的護教法王之名贈予國王,國王則以法王的名義調動從屬於寺院的力量,加上國王和少量大貴族的勢力,形成了波羅王朝的國防基幹。
這其實,也還好,寺院用宗教力量管理地方,其實比貴族更能動員基層的力量。
國王也省事了,他只需要處理好與寺院的首座的關係,就能順利治理國家。
可關鍵是,自從854年去世的輸羅波羅國王得到過破魔護王,這個護教法王身份後,八十年了,寺廟再也沒給過任何一個波羅王朝國王護教法王的稱號。
這導致了波羅王朝的國王們,根本調動不了寺院的力量。
於是,羅闍耶波羅就轉變路子,變成了最新一代的躺王。
你們不出力是吧?捨不得錢財是吧?抱歉!那老子就躺平了。
不過作為一個國王,羅闍耶波羅的躺平是迫於無奈的,能有選擇的話,他是絕對不想躺平。
所以在聽到北方出現了一個信佛陀的恐怖菊兒汗,而菊兒汗又派出使者來波羅王朝後,羅闍耶波羅敏銳的感覺到了,這很可能是個重振波羅王朝的好機會。
寶通子大師一副老神在在的模樣,但其實心裡也急躁的很。
幾百年了,從東土大唐來的高僧沒有一百也有八十,但他們從來都是來求經學習的,但從來沒有見過誰是帶著軍隊來的啊!
難道,真如同那個信徒商旅說的那樣,菊兒汗是聽說佛陀之法在天竺不張,特意來護法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