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學成津津有味地把飯菜一掃而光,偶爾回頭的食客看見了,愕然道:“這還是剛才那個美食專家的風度?專家們不是隻吃一小口的嗎?”
丁學成沒有一絲慚愧,面色一整,一本正經地解釋道:“飢餓是最好的美食!”
眾人一愣,紛紛伸出大拇指,讚道:“美食裡的哲理!”
丁學成準備離開時,胖老闆剛好試驗出一份“正宗的魚香肉絲”,招呼眾人免費品嚐,算是做廣告。
食客們一擁而上,一人夾一筷,盤面空空,胖老闆苦著臉說:“我還沒嘗過呢!到底是什麼味道?”
眾人紛紛大讚:“到底是正宗菜譜做出來的,酸、香、鹹、辣,甜,絲絲入味,肉嫩、質鮮、魚香味濃,就是好吃!就是刀功還得練練……”
胖老闆搓著手,嘿嘿傻笑。
有人說有事先走,回頭再來吃;有人意猶未盡,叫嚷著:“來一份,一個人慢慢吃……”
為了客人,也是為了自己,胖老闆又忙活開了。
看見丁學成要離開,胖老闆和食客們熱情地把他送出門外。
胖老闆拉著丁學成的小手,勾下腰,千恩萬謝。
丁學成跑到銀行營業廳,坐到儲戶等候區的無人角落,拿出學習機連網。
“你要查詢什麼?”貝貝很好奇。
“貝貝,我剛才念光幕上‘魚香肉絲’做法的資訊時,看到茭白、竹筍、冬筍、青筍這些輔料食材,弄不明白它們有什麼區別,尤其是那個茭白,第一次聽說,先了解下這方面的知識。”
很快,丁學成就查到了想要知道的資訊,文字和圖片都有,一目瞭然。
茭白,又名高瓜、菰筍、菰手、茭筍,高筍。是禾本科菰屬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分為雙季茭白和單季茭白(或分為一熟茭和兩熟茭,雙季茭白(兩熟茭產量較高,品質也好。古人稱茭白為“菰”。在唐代以前,茭白被當作糧食作物栽培,它的種子叫菰米或雕胡,是“六穀”(稌、黍、稷、粱、麥、菰之一。後來人們發現,有些菰因感染上黑粉菌而不抽穗,且植株毫無病象,莖部不斷膨大,逐漸形成紡錘形的肉質莖,這就是現在食用的茭白。這樣,人們就利用黑粉菌阻止茭白開花結果,繁殖這種有病在身的畸型植株作為蔬菜,可入藥。多生長於長江湖地一帶,適合淡水裡生長。
竹筍,也就是竹子的幼芽,也稱為筍,食用部分為初生、嫩肥、短壯的芽或鞭。竹筍在中國自古被當作“菜中珍品”,是中國傳統佳餚,味香質脆,食用和栽培歷史極為悠久。中國人民食用竹筍有2500年以至3000年的歷史。
冬筍是立秋前後由毛竹(楠竹的地下莖(竹鞭側芽發育而成的筍芽,因尚末出土,筍質幼嫩,是一道人們十分喜歡吃的菜餚。
青筍又名萵苣、萵筍、千金菜、莖用萵苣、萵苣筍、萵菜、香萵筍等,為菊科草本植物萵筍的莖、葉。它是萵苣的一個變種,分為白萵筍、尖葉萵筍、花葉萵筍等品種。性涼,味甘微苦,清熱利尿,活血通乳。
“原來茭白就是本地的‘篙苞’,青筍就是本地的‘萵筍’啊,其實還是那些食材,名稱不同而已,搞不好就鬧笑話了!知識還是要靠積累,博學多才不容易呀~課堂空間裡那個彬彬還真不簡單呢!”
查詢完急於瞭解的知識,丁學成藏好學習機,又拿出“畫冊”,翻看下一次幻鏡活動的內容。
“好在我有‘畫冊’秘寶,不提示活動任務也難不倒我!我看了‘畫冊’就能提前知道活動內容,就是不知道活動的形式罷了。根據內容開展活動,形式千變萬化,不好猜測呀!就像過春節,過節的方式有在家吃團圓飯,有出外旅遊,有宅在家裡看電視吃瓜果,也有去做公益活動……不一而足。那麼,《美味的水果》會被課堂空間設計成什麼樣的活動呢?關鍵是怎麼樣去儘可能獲得好處!”
“貝貝,今晚是什麼活動你應該知道吧,就是不能說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