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一來,分在那個地區的師管區,就愁眉苦臉了,次次都招不滿兵員額度,怎麼辦?
就會有人專門做這種生意,他們會到別的地方去招兵,招來後,直接按人頭賣給這些部隊,以滿足他們人員補充的需求,以及上級的要求。
這就滋生了個層層級級的大行業了,有人為了賺這種黑心錢,大抓壯丁來販賣,也給壯丁回扣,就是說,只要你當兵了,馬上就發錢給你,或是給錢你家裡人。
有些窮得揭不開鍋的,就送孩子去當壯丁,換來幾個錢救濟下眼前,有的人,就賣自己,把自己賣給招兵處,領了錢去部隊,沒兩天就瞅個機會逃走。
做了逃兵,逃到另外一個地方,換個名字,接著賣自己。那時候的戶籍制度很混亂,每人知道中國到底有多少人,自己換個名字甚至是不換名字,都可以換個身份,查不到。
所以,只要是人只要是壯丁,在全國範圍內,成了一種流通的貨幣,行走的貨幣。軍隊裡,則是睜一眼閉一眼,反正管不了這事,只要能招滿兵,其他的事情不管。
國府想管,也做不到,抗戰時期,社會大動亂大動盪,人員流動和流失太大了,無法去進行戶口普查和戶籍登記。
因此,在這樣的背景下,只要能招到兵,不難輸送到部隊裡去,部隊都會搶著要的,普通部隊的逃兵多,人員流失大,自然是常年招兵的。
而像74軍這樣的精銳部隊,則是經常參加大戰惡戰,人員損耗也很大,也急需新兵補充,雖然每次把缺額報上去,但不一定能馬上就能補充到位的。
所以,部隊就只能自己想辦法,有的去買,有的自己去招,如果能帶來人的,輕則補償,重則直接安排職務了。
就想打鐵儂一樣,從寶華山拉來一個連的人,直接就做連長了,當然,還是要考慮一下你的經驗和能力的,並不是個人,就能做連長排長的。
所以,當三狗聽到了家鄉人有這麼踴躍參軍的勁頭,雖然不是很想把家鄉人帶出來打仗當炮灰送死,但國難如此,還是需要大家做出犧牲的,都不願意犧牲,那就等著都死了。
何況是大家自己願意的事情,又不是逼迫的,三狗就這事跟上級劉光羽團長說了,劉團長自然是支援三狗的,有這種好事,攤誰頭上都好啊。
作為部隊長主官,也是希望自己部隊人員充實是最好的,這樣的兵源可是民團裡受訓的民兵,和以前的補充團沒有什麼區別,召之即來來之即戰的人,即插即用。
至於是哪個地方的人,可管不了那麼多了,反正都是中國人就沒錯了,即使是外國人,能參軍一起去打鬼子,也是好事。
見到劉團長那個韓信點兵多多益善的模樣,三狗就放心了,就回信給守城,叫他先把人招入民團,多加訓練,等到合適的機會,一定會派人來接收。
還有一點,三狗在來家和人合資開辦工廠的事,不是先例,至少在51師就不是,因為師長王耀祖,現在是74軍副軍長了,他就有了這樣的先例。
上拉載入下一章 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