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家裡的製衣廠銷路不愁,三狗的三營需求可以保底一些。在當時,由於材料和製作技術的低下,衣服還是家庭裡很大的一筆開銷。
有的窮人家裡合穿一條褲子的人都有,可見做衣服是相當的賺錢。所以,工廠剛辦起來,就供不應求了,天天加班加點。
還有,工廠屬於半公益性質的,不以賺錢為主,先期是擴大規模,餘下的錢,以加發獎金給到工人。
因此,這種模式吸引了大量的當地百姓,很多人都想進廠,但礙於名額有限,就“曲線救國”。
先叫家裡人去守城的民團裡,希望在民團裡,以後能成為三狗的兵,這樣,家屬就可以直接進廠了。
今年初,國府的五中全會,就號召了全國各縣城大量開辦民團,三狗老家的廣豐縣城,就馬上辦了個縣民團,底下各個區也有區的民團。
三狗他們老家是縣城底下的羅城區,這個區的民團,就推薦了守城作為團長,一來是因為守城家就在羅城的中心馬路上,民團設在了他們村裡,交通方便。
二來,因為三狗的原因,羅城區裡目前在軍隊裡當大官的是三狗了,守城和三狗關係很不一般,就自然想到了讓守城來做這個團長。
三是守城家本來就是在村裡的大戶,關係盤根錯節,大家都會給鄭家一個面子,好辦事,守城爹也是在鄉公所裡辦事的。
最後一個最關鍵的是,就是這個製衣廠,類似軍屬烈屬的工廠,效益非常好,在百姓眼裡,簡直是富得流油了。
百姓們的心願很樸素,就是想多賺點錢,讓生活水平更好點,所以,都想進廠,進不了,就先進民團吧。
這樣民團的招兵工作就很順利了,所以,讓守城來做這個民團的團長,就水到渠成了。
守城給三狗的信裡說到,只要三狗部隊來家鄉里招兵,隨時就可以招到好幾百個家鄉的子弟兵,太多人想進你的軍隊了。
這是讓三狗意想不到的,但現在他還沒有去招兵的權力,雖然國府推行的兵役制,一直很不理想,但招兵的權力,還是在軍委會手裡。
以前叫最高統帥部或是軍委會,現在應該叫國防委了,是不會把招兵買馬這種權力下放到各個部隊手裡去的。
這個可是非同小可的,一旦下放了這個權力,各部隊就會自主主張地擴張實力了,全國好不容易達成紙面上的統一,又要分裂成各個軍閥割據局面了。
但國防委會給各個軍、師劃分了專門招兵的地區,類似師管區的稱號,51師的師管區不在江西,是在貴州。
所以江西的兵,是招不進51師甚至是74軍裡去,這些道理,三狗在信裡跟守城解釋了。
但為了不讓父老鄉親們失望,三狗又跟守城透露了個招兵的資訊,就是說現在國家雖然有兵役制和看起來嚴格招兵區域和制度,但也有很多人和地區不執行的。
比如一些比較富裕的地方,就很難招到兵,畢竟經濟發達地區的人,比較惜命,不願意當兵去送死,特別是在戰爭年代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