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508. 救火隊長59軍 (1 / 2)

表面上好像是韓復渠有情緒,埋怨老蔣食言,不給他重炮旅,以此為理由來耍小孩子性子,其實不然,在民族大義面前,此小性子明顯只是藉口。

再委屈,面對事關國家民族興亡的關鍵時候,也要吞下去,你一個成年人,還是一個軍事高階將領,這點道理難道不明白?

僅僅為了個重炮旅,就把整個山東拱手讓給日本人,豈不是笑話?

這明顯是想儲存實力,和日軍作戰,損失是比內戰大,但其他的派系軍隊也在打,連中央軍最精銳的幾個師都在上海損失殆盡了。

何況沒有重炮,也能打鬼子,這段時間以來,大量的部隊不都是在沒有重炮的支援下打鬼子的,損失各有不同。所以,韓司令就不能以此為理由來不和日軍作戰。

僅僅五六天時間內,韓司令連退三四百里路,一直退到魯西的單縣、曹縣一帶,才停了下來。

津浦路北段都給拋棄不管了,讓日軍撿了一個大便宜。頓時津浦告急!徐州告急!全國譁然!

人家桂軍聯合東北軍、西北軍在徐州南面淮河,打得鬼子無可奈何,你個韓司令,卻沒打兩下子,就放棄國土幾百裡,這個真的,如何都說不過去。

因此,在河南,老蔣召開高階將領秘密軍事會議之時,現場就抓了韓復渠,押送回武漢,槍決了。

這一槍決,震動了全國,特別是那些不聽指揮的地方實力派,韓復渠是上將,都可以槍斃掉,敢問地方上有幾個人屬於上將、司令、省主席的。

特別是軍隊,以前不聽中央的風氣,為之一變。

本來唸著韓復渠以前的功績,老蔣是不打算槍決他的,畢竟是地方大員和上將,最多也就是關到終老了。

可在抗戰如此緊張的特殊時期,老蔣只能借韓復渠的人頭一用了,殺雞儆猴,以肅軍法風氣。

這出戏雖然結束了,但徐州以北地區的情勢還是很嚴峻,日軍陳兵數萬,雙管齊下,第10師團向滕縣進發,第5師團已經南下,現在連下沂水、莒縣、日照,直撲臨沂。

臨沂位於徐州的東北部,屬於東北大門,一旦開啟,按著日軍的機械化,一日之內就可以到達徐州,所以,此地不容閃失。

守衛臨沂是第3軍團,說是軍團,實際上只有五個團,也就是一個師的兵力,軍團長龐炳勳,是個年近60歲的老將。

龐老將軍曾由北洋軍轉隸於馮玉祥麾下,中原大戰反蔣失敗後,被蔣改編為第40軍,隸屬第3軍團。

就這樣的一支雜牌部隊,哪裡能經得起日軍精銳第5師團的飛機大炮坦克輪番攻擊,很快就捉襟見肘了。

日軍第5師團,師團長為板垣徵四郎,所以也叫板垣師團,為日軍最精銳的機械化部隊,號稱鋼軍。

……

59軍38師112旅223團二營三連二排長譚毅中、三排長秦國綱,均接到通知,快速集合,帶隊去火車站,坐火車。

上了火車才知道,他們是要去臨沂支援3軍團。

那個時代特有的悶罐火車,載著59軍風馳電掣,往嶧縣奔去,火車到了這裡,再去臨沂的路,就沒有鐵路了,只能用雙腳走了。

可這裡去臨沂,有180里路,正常的大部隊走的話,需要三天時間,可臨沂那邊已經是緊急萬分了。

張軍長大手一揮,全軍跑步前進,強行軍,爭取一日之後,到達臨沂。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