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厥人的到來,給予了唐軍致命的威脅,讓戰局一下變得複雜了起來。
可另外一個效果就是激化了當前戰事。
高句麗人面臨的是他們事前無法想象的攻勢。
在左屯衛大將軍趙世勳指揮之下,十萬唐軍對高句麗築起的防禦工事發起了山呼海嘯一般的進攻。
從得到突厥人南下的訊息之後的第二日,從白天到黑夜,平壤城外殺聲四起,就再也沒有一刻停息過。
兩軍士卒在林立的營寨之間往來廝殺,晝夜不休。
有著營寨的依託,高句麗人並沒有像之前首戰一樣,一觸即潰,高句麗人在貴族將領的帶領下,進行了頑強的抵抗。
高句麗人的背後就是他們的王城,在這生死存亡之際,守衛王城的高句麗人確實爆發出了拼死一搏的勇氣,拿出了令人稱讚的武勇,幾乎全民皆兵,奮力禦敵。
可這些在見慣殺伐,不懼生死的唐軍精銳面前,一切好像都是徒勞的。
這是一場堪比南陽血戰的殘酷戰事,相比死守南陽的梁軍,高句麗人並不差上多少,只是唐軍無論是在戰鬥力上,還是在戰鬥意志上面,依舊佔據了絕對優勢。
…………
先勝一場的唐軍將士氣勢如虹,攻勢一起,便如大河濤濤,一瀉千里。
一個日夜下來,戰場之上,屍骸遍地,血流成河。
箭矢在空中飛舞,士卒們在地上拼死搏殺,野性的呼嚎和受傷之人的慘叫聲,刀槍的撞擊聲摻雜在一起,持續的奏響著一曲令人毛骨悚然的戰陣之歌。
威力最大的不是唐軍堅硬的鎧甲,也不是他們鋒利的刀槍,而是唐軍制造的投石,木樓等攻城器械。
諾大的石塊在空中砸下,每一撥都能讓無數高句麗骨斷筋折,那幾乎不是人力能夠抵擋的東西。
而起最大的作用不是殺傷多少敵人,而是對敵人心理上的打擊。
而且唐軍每佔據一處營寨,便建造起高高的木樓,弓箭手在上面肆意攢射,把一個個的高句麗人射倒在地,壓制的他們抬不起頭來。
密密麻麻的唐軍士卒不顧傷亡,攻入平壤城外的一處處營寨,把抵抗的高句麗人屠戮一空。
因為之後即將面對突厥騎兵的進攻,唐軍不再收容俘虜,即便跪倒在地,祈求活命的高句麗人難免也要捱上一刀。
殘酷的行徑讓高句麗人心膽俱寒,卻也激起了高句麗人同仇敵愾之心,跟唐軍交戰之時,也不再奢望敵人手下留情,只一心拼死抵抗。
但高句麗人在唐軍山崩海嘯般的進攻之下,還是節節敗退,根本難挽頹勢。
只一天一夜過去,高句麗人設在東邊的營寨便已多數易手,劉仁軌率軍兩萬,在北邊配合大軍主力牽制高句麗人,隨後在北邊也擊破營寨十餘座,將高句麗的防禦撕的支離破碎。
高句麗人至此軍心大亂,紛紛逃入平壤城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