倖存下來的吐蕃使節的恐懼可想而知……平地人在他們心目當中的形象已經和他們神話傳說當中的魔鬼劃了等號。
實際上此時即便是在中原,使者也是個高危職業,諸侯們相互征戰廝殺,很多時候都會抱著先禮後兵的想法行事,以取得道義上的制高點。
可多數的使者都被人砍下了腦袋,王世充做過,李破也無例外,所以吐蕃人的遭遇也並不稀奇。
……………………
吐蕃人這麼快就派來了使者,讓範文進和張倫等人都很詫異。
張倫認為自己做的很不夠,他的羞辱好像嚇到了吐蕃人,而非是像他想的那樣激起了吐蕃人的憤怒。
八個吐蕃人到了姑臧又死了兩個,能夠好好說話的時候,只有三個還算完整的吐蕃人站在了範文進和張倫的面前。
好在沒都死了,不論是範文進還是張倫對此都無所謂的緊,尤其是在聽到吐蕃人想要去長安面見皇帝的時候,兩個人都被逗笑了。
就你們這副鬼樣子還想去長安?莫不是把皇帝當成了你們那裡的土王?真是不知所謂……
吐蕃人確實有這種意味。
吐蕃的使者帶來了囊聶休戰的條件。
頭一個便是想要把戰死在平地的屍骨帶回到高地去,按照吐蕃人的習俗,只有這樣才能讓戰死的英靈歸於神國,至於被砍下了頭顱的人到底能不能被神靈所接受,那就是神靈的事情了。
他們只管接送,無權替神靈做出決定。
另外就是他們要和平地人通商,同樣也是吐蕃人慣常的做法,商人是吐蕃社會架構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同時也是吐蕃人做出軍事行動的先導,就和軍中的諜探差不多,他們所到之處帶來的往往不是繁榮和穩定,而是戰爭。
這個上面可以參照後來西邊的那些人型生物,本質上是強盜,而非是真要和你交易什麼。
他們和南邊的天竺發生的數次戰爭, 就是商人所引發,只不過因為路不太好走,他們最終無奈的選擇了貿易而已。
這兩樣倒還在正常範圍之內,畢竟在範文進和張倫看來,吐蕃人釋放出了一定的善意,在中原人的思維當中,這實際上和求和沒多大區別。
而主動求和的人往往就處於了弱勢,那麼強大的一方便可以提出一些過分的要求了,比如說割讓疆土,又比如說讓對方稱臣納貢。
顯然兩邊的想法根本不在一條線上。
那麼接下來吐蕃來人的話就很不著調了,吐蕃人的話說的比較“委婉”,嗯,是他們自己這麼認為的。
為了表示誠意,平地人,也就是唐人需要每年送給他們一定量的奴隸,以及足以讓他們的國王放棄戰爭的刀槍和弓箭。
還有就是最為重要的一項,那就是聯姻,偉大的松贊要娶一位唐國國王的直系女子作妻子,而且其所生子女必須是有繼承權的那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