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他慢悠悠走下樓,沿著廣播道行走中,突然聽到一陣熟悉的樂曲旋律,那是街邊一家音像店裡,正在播放英文歌。
感覺歌曲歌詞有點熟悉,阿渣也沒有多想,聽歌哪有填飽肚子重要,反正他又不喜歡英文。
讓阿渣無語的是,隨後的幾天,他聽到某首歌的頻率越來越多了,不管是走在街邊,音像店或商場電視,會經常播放某首歌。
計程車上的各種頻道,不止粵語節目雷霆881,就連那晚忽悠鬼佬的豁達864也開始頻繁播放某首歌了。
這播的他都快能跟著哼幾聲了。
………………
華星唱片總部。
張幗榮還正在熟悉新歌,就見黎曉田推開大門衝進來,激動的抱住阿榮,“十仔,你要火了!你這次真要大火了!”
“I Want It That Way不止電臺點播率居高不下,也是好評如潮,它最受歡迎的還是在鬼佬群體裡,豁達864幾乎一天要有幾十甚至更多人打電話過去點這首歌。”
黎曉田是張幗榮的恩師,之前從麗的轉投無線,以及加盟華星,都是跟著黎曉田一起。
讓張幗榮名聲初現的風繼續吹,都是黎曉田和其他一票音樂人一起打造的。
伴隨黎曉田激動的話,張幗榮也有點激動,不過還是笑道,“多虧了趙導的好歌,幸虧華星沒有堅持原有的策略,讓我發了這首歌,要不然還真是……”
華星身為全港最大唱片公司之一,八十年代和華納、寶麗金等爭鋒都不輸下風,有著一個奇怪策略。
一般華星只捧新人,不簽約挖大牌歌星,張幗榮、梅燕芳乃至劉德樺等等,全是華星從默默無聞簽約,捧紅……然後巨星們跳槽,和TVB幾乎一脈相承。
其次華星只發粵語專輯,連普通話專輯基本很少發,更別提英文歌了。
還有華星在港島本港影響力大,背靠TVB大樹,靠著一屆屆歌唱比賽不斷挖掘新人造星外,但在彎彎、島國乃至歐美等地區,幾乎沒什麼影響力。
想讓旗下歌星走出港島,去其他地區和國家,基本只能和其他集團合作。
后街男孩這首代表作,張幗榮剛帶回來排練,找樂隊,請音樂人欣賞時,除了黎曉田,也有人反對,一般華星不發粵語歌之外的歌曲嘛。
最後鬧到方逸嬅那裡,也是曾經紅遍南洋大歌星出身的方逸嬅感覺這歌,有希望大火,讓阿榮在牛不落或阿妹也闖出名氣,才拍板支援的。
現在單曲先出,剛開始公司也造了勢,砸了點宣發費,但能不能火,不真的面世也沒人確定。
還好,初發之後反響不錯。也沒毛病,只聽歌,你也分不出是白人華人啊……阿榮畢竟是留學過英倫、唱多年英文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