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周瑜、諸葛亮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 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
——宋代 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
周瑜者,帥才也。
縱觀東漢末年,能與周瑜相提並論者,僅寥寥數人。
舉賢薦能,可比鮑叔;折節為國,可比藺相如;謙禮忠君,性度恢弘,無不令世人稱讚、眾將誠服。
周瑜者,儒將也。
文能安邦治國,武能征戰殺敵;內可入朝稱相、外可登臺拜將,此等文武皆備之士,天下少有。
縱觀歷史,無論是曹魏郭嘉、荀攸、荀彧、程昱,還是西蜀諸葛亮、龐統、法正、馬良,亦或是東吳魯肅、呂蒙、程普,無法向周瑜那樣,文武兼備。
恐怕只有三國末期姜維、鄧艾、陸遜等人,才能在這方面與周瑜比肩,可惜就算是這三人,亦差其遠矣。
周瑜者,其才萬里無一。
或許眼下,江哲仍認為,諸葛亮才是他與曹操首要大敵,那麼再過些日子,他就會明白,其實周瑜才是。
比起來,江哲與周瑜有幾處相似:
其一,兩人在其君主眼中的地位相同。
江哲與曹操相交多年,可謂是知根知底,在曹操認為,他可以相信身旁任何一人背叛,卻不會相信江哲背叛;而周瑜亦是如此,孫策與周瑜相交於總角(幼年),交情深厚,在東吳,唯有周瑜與孫權稱呼孫策為兄,孫策信任周瑜,就如同曹操信任江哲。
其次,兩人在各自地盤權位相當。
江哲居司徒之位,卻總掌曹操對外用兵事宜,有幾分‘太尉’的意思,是唯一能不經曹操下令而調動其地域內相應兵馬的人,同時,亦是常年手握重兵之人;而周瑜居東吳水軍都督之位,亦是掌握對外軍事,手中握有重兵,這是孫策允許的。
再次,江哲四海聞名,周瑜亦是名播江東,兩人在各自軍中的威望,無出其右者。
說了這麼多,總結一句。
要耍陰謀對付周瑜,很難!不,幾乎是不會有任何間隙,因為孫策對於周瑜的信任,不下於曹操對於江哲。
要對付周瑜,只有在戰場上堂堂正正擊敗他,然而,要堂堂正正擊敗周瑜,此事恐怕相當不易……
在自己親衛那得到了靈感,周瑜當即便照蔣欽、凌操二人商議。
輪起東吳大將,耳濡目染的恐怕是太史慈、甘寧、周泰、黃蓋、程普、呂蒙、韓當等人,對於蔣欽、凌操二人,相對知道較少。
其實,蔣欽是與周泰同時投的孫策,比起周泰勇猛有餘、智謀不足,難以單獨領軍,那麼蔣欽便是十足的將才,足以獨當一面,比之曹魏五子良將,分毫不差。
而凌操亦是一名難得江陵,比起其子淩統來,凌操更為謹慎厚重,作戰經驗豐富,可以說是正規軍出身的老兵,相對的,甘寧的錦帆軍,不過是奇軍罷了。
論本事、論實力,二人都不下黃蓋、程普、韓當等東吳老將,二人欠缺的,僅僅是威望與權位,如今在周瑜帳下聽用,深得周瑜信任。
不像太史慈,雖說是歸於周瑜統帥,然而卻是屬孫策曲部大將,一來對於領軍作戰,不及蔣欽與凌操經驗豐富,僅僅是猛將一類,二來嘛,擺著孫策在,周瑜也不好過於調動此人,畢竟,太史慈不屬於周瑜管轄。
“將船隻用鐵索連起來?”
再聽了周瑜講解之後,蔣欽與淩統面面相覷,鼓搗半響,蔣欽猶豫著說道,“都督,如此恐怕不利於排演陣勢……”面對著自己敬重的大都督,蔣欽實在不好意思說此事‘百害而無一利’。
同時,對面凌操亦為難說道,“都督,要敗曹操水軍,我軍易如反掌,此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