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我還有事得忙,走了。”
說完事情,田啟隆沒多留,起身離開。
辦公室裡,季雲石將茶杯中茶水喝完,起身朝院長辦公室走去。
京大圖書館。
專案結題申請透過,許青舟終於有時間把上次從趙教授他們那邊拿到的鋰離子材料方面的資料找出來細讀。
至於論文,早在三天前就完成投稿。
他兩篇投的是《物理學報告》,已經過稿了。
這速度讓許青舟咂舌,才提交三天時間,就收到編輯郵件,表示將在6月份發表,過稿時間要是再縮短上五分之四,就可以抵得上他上輩子的速度了。
其實也有跡可循。
他以前就投過一篇,算是老熟人,更何況還有最近的數學光環掛在腦闊上。
並且,這兩篇論文不像證明猜想的論文一樣需要很長的時間進行論證。
這就是掛逼的人生嗎,比以前順利太多,甚至可以說一路走來都是平坦大道。
感慨了一會兒,許青舟把注意力集中在面前的資料上。
趙教授他們這次主要研究的是負極材料,選取的是新型矽基負極材料。
上次見到的時候,實驗似乎不怎麼順利,其中的析鋰太多。
這的確是現下電池的發展遇到障礙性問題,關係到行車安全和人們最關注的續航里程。
矽的嵌鋰電位相對較高,這在一定程度上有助於避免鋰枝晶的形成,因為鋰在負極側出現時,其形態可能因電位差異而有所不同。
不過,矽在充放電過程中會發生巨大的體積膨脹,甚至可達300%,這種體積變化又可能導致矽顆粒內部應力堆積,使矽材料粉化,進而可能加劇鋰枝晶的形成。
趙教授他們應該就是沒毀在這上面。
許青舟眉頭微皺,在考慮應該怎麼解決,奈米化?複合化?或者對核殼結構改性設計?
想著,他已經掏出稿紙,打算從這三個方向寫一份改進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