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往前走,那便是樊建國淘來的寶貝了。
國民革命軍的軍裝,武器裝備。
一件件安靜地擺放在那裡,琳琅滿目。
當看到中正劍的時候,王亮又停了下來。
“叔,您再摸摸?”樊建國問道。
“沒有這個必要了,早就摸夠了。”王亮擺擺手。
躺在那裡的這把中正劍真正的主人是王亮。
中正劍是常凱申贈給其黃埔學生、得力部將及有功人員的隨身短劍,因為在其劍柄上刻有“蔣中正贈”字樣,因此得名中正劍。
這已然成為一種榮耀的象徵。
中正劍的劍柄刻有黃埔志工無往不勝、中正等字樣。
另一面就刻校長蔣中正贈。
當年王亮得到這把劍,是因為在八一三淞滬會戰中提出了不少有建設性的方案,得到了常凱申的青睞。
倏然,王亮的目光又落到了一本日記上,“行啊,建國,你小子連八一三日記都搞來了。這日記原本不是由華南理工大學的符羅飛教授收藏的嗎?”
八一三日記作者是1937年就職於滬高官城唱片公司的職員張德治。
整部日記十分詳細地記述了1937年8月12日日9月11日淞滬會戰期間日軍侵華的暴行。
作者張德治原本是杭州餘姚的一位熱血青年,因身逢亂世,家境敗落,被迫輟學。
為求謀生,張德治身赴上海,投奔舅舅。
在舅舅的幫助之下,他在長城唱片公司得到了一個職位。
本以為生活就此安定下來,卻沒有想到參加工作沒幾日戰事就爆發了。
形勢所趨,大戰在即。
昔日同窗,紛紛投筆從戎,枕戈待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