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亮長嘆了口氣:“這不是去打仗啊,是去送命!”
川軍,何其壯哉。
川軍,何其悲哉。
當川軍長途跋涉,跨過大山抵達西安的時候,西安綏靖公署主任蔣鼎文拒絕補充物資,並讓他們去找閻錫山。
閻錫山則把皮球又提了出去,回應道:“因山西方面的一切武器彈藥和軍需物資,早已運過黃河儲存於潼關附近,所以在太原實無辦法,拒絕補充。”
王亮戲謔地說道:“結果如何,閻錫山僅僅送了山西造的輕機槍二十挺給第41軍作為禮物了事。笑話啊!”
“川軍在山西被零星分割成以營為單位投入戰場,因為後勤保障不力,大量傷兵被大量遺棄在戰場s上,自生自滅。”
既然來到了川省,王亮覺得面對著川省的老少爺們,他有責任更有義務為川軍正名。
告訴世人,川軍在國家危難之際,民族生死存亡的關頭,都幹了些什麼。
有些事情,不說,真的是沒有人知道。
川軍第22集團軍進入到晉省後的情況,同劉湘原先預想的‘必待川軍全部集中才參加作戰’方案完全不同。
王亮喜歡透過分析現實情況來還原歷史:“理想很美好,現實很骨感。川軍北上所搭乘的同蒲路火車是窄軌,所以其裝載兵員的情況比原本設想的要差的多。”
原本的一趟列車至少可以裝載一個團以上的兵力。
而使用的是窄軌火車,所以運輸能力大不如以前。
一個團的兵力必須要分兩趟列車來載運。
所以部隊剛一進入戰場,就被零星分割為以營為單位參與作戰了。
仗打得激烈,日軍揚言要三個月拿下中國,來時洶洶,一通猛撲,導致多地戰事吃緊。
這也就需要源源不斷地往上補充兵力。
川軍就這樣被分割逐次使用。
王亮想說,無論是電影還是電視劇,在描繪川軍方面都是不實的。
拉上去,死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