狠、拼、堅韌,是他受用一生的信條。
愛拼的人運氣總是不會太差。
後來,為了改變自己的命運,他毛遂自薦去當兵。
第一次違規報名,雖然最初透過了檢查,但是最後還是被刷了下來。
他不甘心,直接找到當時的徵兵首長,給人家寫書法、吹笛子,請求批准參軍。
最終這位徵兵的首長被樊建國的那股韌勁給打動了,破例讓他加入到了自己的隊伍。
就這樣,在冬天零下四十攝氏度的蒙省,樊建國一駐守就是兩年半,九百多天。
有些人,總是不甘於平庸。
一九七七年,一個機會來了。
中央宣佈恢復高考,樊建國也由此看到了命運的轉機。
在得到確切的訊息後,他開始積極準備複習資料,備考軍校。
王亮回憶道:“就是一九七七年的時候,我有一段時間負責過軍校的招生工作。靠軍校有多難呢?這樣說吧,樊建國所在的那個軍,招生計劃是隻要一個人。”
那個年代不興用學生官。
部隊裡面的高階軍官最起碼都是打過抗美援朝戰爭的。
中下級軍官也是最近參加過自衛反擊戰,立下過戰功的。
那個年代,流行部隊提幹。
王亮記得很清楚,在都瞭解這種現實情況的背景下,敢於報考軍校的人很少,都覺得自己沒戲,不可能成為那唯一的幸運兒。
一個軍,八十名戰士報考。
樊建國赫然在考生當中。
光腳的不怕穿鞋的。
人生就是用來拼的嘛。
最終,樊建國成為那個軍在恢復高考當年第一個也是唯一一個考生軍校計程車兵。
他如願考上西安政治學院。
在上個世紀七十年代末,考入大學,無疑是徹徹底底地改變了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