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7 最後一位八百壯士
川軍算是暫告一段落了。
緊接著,樊建國又引著王亮、馬小剛和孫為民一行人來到了室外的展館——中國老兵手印廣場
中國老兵手印廣場佔地面積三千平方米,呈V字形,寓意勝利。
每座手印牆寬約1.2米,高2.6米,採用腐蝕鋼化玻璃將老兵手印表現出來。
樊建國為王亮等人介紹道:“這是我們館和川省老幹局合作,並從川黃埔同學會以及部分慕名而來的抗戰老兵收集而得到的,一共有三千八百一十名抗戰老兵的手模。”
王亮不由得感慨:“不容易啊!老兵們都已經是古稀之年,當年正是他們的雙手揮舞大刀、長矛,投擲手榴彈、埋地雷、炸碉堡,正是這些手當年擋住了來勢洶洶的日軍侵略軍,力挽狂瀾,扭轉乾坤,將整個中華民族的未來托起。”
修建這座中國老兵手印廣場的意義太深遠了,讓後代們看看,功勳卓著的手是什麼樣子的,既表彰了衛國勇士又警示激勵了後來人。
望著這些手印,很多都已經殘缺不全。
王亮知道,為了取這些手印,樊建國幾乎跑遍了整個中國。
樊建國問道:“叔,您還記得八百壯士嗎?”
“你小子這不廢話嗎?你叔還沒有老糊塗呢,這我能忘?”王亮翻了個白眼,這小兔崽子竟然還考起自己來了。
1937年8月13日,日軍大舉進攻上海,製造了八一三事變。
戰役進行到最後階段,10月26日晚,守衛大場防線的中華民國國民革命軍陸軍第88師第524團四百餘人(報界宣傳稱八百壯士在副團長謝晉元指揮下,奉命據守蘇州河北岸的四行倉庫。
在日軍的重重包圍下,守衛四行倉庫的八百壯士孤軍奮戰四個晝夜。
戰至10月30日,接到撤退命令後,他們衝出重圍,退入公共租界,困守孤軍營。
1941年,謝晉元被汪偽特務暗殺。
1941年12月,日軍突入公共租界,將困守在此手無寸鐵的八百壯士餘部俘獲押走。
樊建國指著一個殘缺不全的手印,說道:“叔,這個手印就是‘八百壯士’中的最後一位留下來的。”
王亮瞭解被俘的四百餘人有一部分被日軍抽調到南京孝陵衛做工,一部分被派往安徽裕溪口裝卸煤炭,還有被遣送到巴布亞紐幾內亞的日軍集中營做苦役的。
最後有幾十人逃了出來,回到了重慶,要求重新入伍恢復建制卻遭到國民黨當局的無情拒絕。
只得隱姓埋名,解甲歸田。
在抗戰勝利後,各地倖存的孤軍紛紛來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