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思兔TXT免費看>靈異小說>老兵不死> 0406 川人從未負國,今有難,國人亦不負川!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0406 川人從未負國,今有難,國人亦不負川! (1 / 2)

0406 川人從未負國,今有難,國人亦不負川!

【抗戰時期川軍建制及長官名錄。】

【川軍出川前,在成都少城公園舉行出征誓師大會,全民同仇敵愾,各界人士前往鼓勵歡送。圖】

【“鋤頭給我,你拿槍去!”當年川省抗戰宣傳畫。】

【用日本飛機殘骸製作的戒指,贈予獻金救國人。】

【四川人家家戶戶離不了的泡菜罈子,也燒製上了抗戰到底的誓言,抗日川軍瓷帽徽排列成的壯丁。】

【一位普通父親送子參軍的手諭:我不願你在我近前盡孝,只願你在民族分上盡忠......囑從軍之子“傷時拭血,死後裹身,勇往直前,勿忘本分”。】

【新華日報一九四五年十月八日社論,濃筆重墨感謝川軍和四川人民在正面戰場的偉大貢獻。】

展館內一件件藏品勾起了王亮的記憶,那是一個他熟悉的時代。

很多時候,他閉上眼睛,總是能夠想起過去的那些人和事。

王亮是真的想再重新走一遭啊。

再和那些好兄弟們同仇敵愾,多殺幾個日本鬼子。

對於當今的六零後,七零後,乃至八零後,總有一段特殊的記憶是另他們懷念一輩子的。

從戰爭年代走過來的王亮也是一樣。

川軍抗戰館的參觀已經進入尾聲,在結尾處,抗日戰爭後期川軍的表現。

簡單一句話概括:戰爭後期,川軍自認是雜牌隊伍,是配角,抗戰積極性消磨殆盡。

王亮清楚,川軍抗戰積極性消磨殆盡的原因有很多。

1938年1月20日,川軍主帥劉湘病逝。

川軍隨即失去主心骨,然後逐漸被拆分,然後再邊緣化。

無論是武器裝備、後勤保障還是獎懲,更無法與中央軍和晉綏軍等實力派相比。

抗戰中後期,川軍的抗戰熱情也被中國軍隊內部的這種不公消磨殆盡,消極情緒開始滋生。

在後期的大型戰役中川軍表現平平,遠不如初期出色。

最典型的例子便是川軍第三十六集團軍總司令李家鈺。

抗戰初期,李家鈺的47軍頗具戰鬥力,特別是東陽關之戰和固守長治城戰時表現不俗。

然而,據第三十六集團軍參謀長張仲雷回憶。

到了抗戰後期,李家鈺對抗戰變得十分消極。

一九四四年春的豫中會戰中,李家鈺集合總部及第四十七軍上校以上軍官開會時曾說道:“這個戰事,要看湯恩伯的戲。鑼鼓打響後,看他怎樣唱。他部隊大,辦法多,也容易建功。我們不過是這個戲的配角而已!”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