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亮太理解黃紅林了,當年,這個問題,真的是被忽略掉了。
當時的人,真的是沒有這種意識啊,但絕大部分人,都不知道心理問題是個什麼樣的概念。
這些年,王亮跟不少越戰老兵交流過,很多老兵講當時上了戰場很害怕,血腥的場面給他們留下了很深的陰影。
但部隊拉回來之後,好吃好喝的伺候著,還有好玩的,他們很快就有意識地把在戰場上那些不好的經歷都忘掉了。
後來,他們那些戰鬥在一線的兵尤其是和越軍打過接觸作戰的那部分,沒有被帶回駐地,而是拉到了一個療養所,待了將近一個多月的光景。
在療養所,每天都有安排,當然,並非軍事訓練。
踢踢球,打打牌,遊游泳,聽聽隱約看看電影電視劇。
84年版的《楚留香新傳》、85版的《濟公》、83版的《射鵰英雄傳》
每週,幹部們還會組織戰士們編排一些節目,日子過得還算充實快樂。
雖然也會想犧牲的戰友,但心裡沒有那麼難受了,不那麼堵了。
一部分人的戰爭後遺症在早期就被遏制住了,但總有像黃紅林這樣的‘漏網之魚’。
在王亮面前,黃紅林敞開了心扉,繼續講起了那些塵封多年的往事:“第二年,我就申請了退伍。當時如果留在部隊繼續幹,一定是可以提幹的,但我實在是不想待在部隊裡了。我想著,回家,回到家自己總該不會再焦慮再暴躁再做噩夢了吧,總該能夠回到正常的生活軌道上來吧。”
1986年,黃紅林脫掉軍裝退伍。
因為是戰鬥英雄,還有一個戰時二等功,他得到了國家的安置,到老家的菸草局工作。
在家人的介紹下,他娶了老婆,而且還有了孩子。
穩定而又體面的工作,幸福而又溫馨的家庭,在那個年代,多少人羨慕都來不及。
黃紅林本以為自己的好日子來了,但在一次次的意外事件中,他發現自己錯了。
他發現自己把事情想得太簡單了。
軍裝能夠脫下,軍帽能夠摘下,但丟在老山丟在小尖山的魂能回來嗎?
————————
影視作品和文學作品中總是把我們的戰士塑造成為像神一樣,無所不能的人。
但戰爭總歸是殘酷的,是要死人的,所以我想寫一點真實的,鮮為人知的。
不管怎麼樣,他們都是戰鬥英雄。而這個戰鬥英雄的背後,所揹負和承擔的東西太沉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