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79 別了,國旗護衛隊
翌日凌晨四點,天安門國旗護衛班。
王亮和孫為民早早地來到了這裡。
從看到自2018年1月1日起由人民解放軍擔負國旗護衛和禮炮鳴放任務的訊息後,王亮就想到這邊轉轉,留下一段寶貴的影像資料。
今天,孫為民帶了一部專業的高畫質攝像機。
天安門廣場的升旗儀式,王亮不知道參加了多少次了,數也數不清。
對於一個陪伴共和國走過漫長歲月的老兵來講,此時此刻,老人家的感悟頗多。
面對鏡頭,王亮道:“朋友們,天安門升旗儀式的歷史是悠久的,1949年10月1日到1950年的9月,升旗儀式是由京城公安糾察總隊負責的。說是公安,其實當時總隊的成員絕大多數都是從部隊抽調的戰士,作風是相當硬的。”
“1950年的10月1日到1976年,升旗的按鈕一直是由京城供電局來負責的。我記得,那個時候並不是每天都要升旗的,只在像春節、五一,國慶這些重要節日裡才會把國旗升起來。”
講著講著,王亮的眼睛裡面直放光。
那一幅幅歷史性的畫面,彷彿浮現在了老人家的眼前。
王亮記得,在那二十六年裡,都是由京城供電局的一名工人來負責升旗。
那個年代,升旗的儀式感還沒有現在那麼重,沒有奏響的國歌,沒有圍觀的群眾。
那是一個人的升旗儀式。
那位工人的名字叫胡其俊,就是一個普普通通的電工,除了完成本職工作,他哈還肩負著這樣一個任務,一干就是二十六年。
“日新月異啊,京城一變再變,土路變成了柏油路、平房變成了一棟棟高樓大廈,味道也在不知不覺中變了。”王亮感慨萬千。
王亮認識胡老,瞭解他第一次升旗的時候的心理活動。
既高興又害怕。
當時胡老才二十二歲,頭一天的晚上,他從天安門廣場管理處領來國旗。
十分激動,激動到晚上根本無法入睡。
那種心情,很難去用語言文字來形容。
胡老一會兒爬起來看下鬧鐘,就怕第二天起晚了,耽誤了升旗。
翌日凌晨三點,天還黑濛濛的,他便穿衣洗漱,整理得一絲不苟。
騎著腳踏車來到天安門廣場,仔細將國旗繫好、展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