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著,他的淚水就止不住的往下流。
程勻道:“我曾經是、永遠都是中國人民的好戰士。我講我有一個志向,叫頭可斷血可流,我的志不可缺。”
王亮繼續介紹道:“程勻老人是1920年生人,15歲的時候考入黃埔武漢分校成為教導總隊十一期步兵科的學員,南市保衛戰爆發的時候,他是見習排長。”
程勻說著,眼淚不停地往下掉:“我們死守了七天七夜,晚上睡在戰壕裡,不敢閤眼,戰友倒下,我端著一把德國造的二十連發衝鋒槍只管掃,守不住了,部隊撤了啊!把城丟了,我對不住你們啊!”
“當時子彈在耳邊飛過,嗖嗖的聲音,炮彈就在我身旁爆炸,土塊石子打在鋼盔上,耳朵嗡嗡的,頭也疼得不行。學員隊裡五十多個同學,跟日本鬼子肉搏,一天就死了三十七個!對不起,我沒能死在陣地上,對不起,我們把南市成給弄丟了!”
程勻腿部中彈,被抬了戰場,後來跟隨大部隊撤退。
道歉。
對不起,我們當年沒有守住南市城。
從1937年的12月份撤出南市,他們便開始愧疚了。
現如今八十年過去了,也就是說他們整整愧疚了八十年。
現在,王亮只想為他們說幾句:“戰爭的殘酷和慘烈,不曾親臨一線的人是根本體體會不到的。在侵華日軍的鐵蹄下,他們為國家和民族拋灑熱血,做出了巨大的犧牲。他們,已經付出了太多太多,又何必揹負愧疚?”
“南市淪陷後幾十萬同胞慘遭日寇的血腥屠殺,那是國家和民族的恥辱,是這個民族這個國家永遠都忘卻不了的痛。但他們四個,還有那些投身於這場血雨腥風中的千千萬萬名戰士,都無需自責,無問西東。”
評論區,網友們紛紛發表著自己的感慨。
“老英雄們,你們沒有對不起誰,你們都是好樣的。至少你們為這個國家戰鬥過!”
“我們對老兵只有感激,永遠沒有責備!”
“我也是一名軍人,我能體會到這些老兵當時的心情。他們心裡一定在滴血,這是他們一輩子的痛啊!他們沒有一個願意去撤退,但他們必須服從命令。”
“潸然淚下,爺爺們,你們沒有對不起我們,真的沒有,你們為我們付出的生命和鮮血,是我們無法想象和報答的。我們知道,你們不願意丟掉南市,當撤出城的時候,當時你們的心一定碎了......”
“這個歉受不起啊,不敢接受啊。”
“南市城沒有守住城牆,但你們為我們守住了民族尊嚴和脊樑。”
空氣中還透著一絲涼意,老兵們的心不涼。
至少,他們戰鬥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