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慶泉搖搖頭:“那不是,不是我。”
鄰居:“那咋不是你?人家提你蔣慶泉了,當兵的年份,退伍的年份,都對得上。”
蔣慶泉:“天底下叫蔣慶泉的人多著了,志願軍幾十萬人,重名了。”
王亮抹了抹淚水,他為什麼要幫助老兵?
就在於此。
王亮:“蔣慶泉的第一反應不是激動,不是興奮,而是茫然和慌亂。他早已經不習慣自己的名字能和英雄二字掛鉤了,這個本打算在偏僻的小山村裡就這麼終老一生的老人,他當然沒法去想象,這世上還有竟還有人一直記掛著他,甚至苦苦尋找著他。”
蔣慶泉沒有站出來的願望,他想,就讓那些陳芝麻爛穀子的事情永遠爛到肚子裡去吧。
二零一零年,當年寫下《頑強的聲音》的戰地通訊記者和當年的幾個老戰友幾經週轉找到了蔣慶泉,而且把當年描寫他英雄事蹟的那篇戰地通訊的手稿交給了他。
經過媒體的報道,當年的老戰友看到了。
他們千里迢迢來了,為蔣慶泉證明。
蔣慶泉這才終於坦然地說出了那一句:我就是王成。
有人問蔣慶泉為什麼一直保持沉默。
蔣慶泉回答道:“銀幕上的英雄王成犧牲了,而我還活著,我有過那段經歷,我不想給英雄抹黑。”
講到這裡,評論區淪陷了。
現場的參觀者也發表了自己的看法。
“英雄不應該被埋沒,戰俘經歷了更嚴酷的折磨和考驗,他始終堅持著要回到祖國,而不是去臺灣。他們都是好樣的,人民不應該忘記他們,政府更不應該虧待他們。他們是英雄!”
“歷史不會忘記蔣老先生的,最可愛的人,共和國的土壤裡面有他們血染的風采!”
“小時候《英雄兒女》的電影,王成的形象歷歷在目。現在才知道他竟然是我們縣的老前輩!”
“請善待他。”
“祖國不能忘記,人民更不能忘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