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鮮戰局從此穩定在了38度線上,這一戰奠定了朝鮮的南疆北界。
這一戰役,原本是二等部隊的十五軍四十五師基本上打光。
但她從此昂首跨入了中國人民解放軍一等主力的行列。
“我爺爺之前為大家講過《英雄讚歌》,講述了王成的故事,現在,我想說一說美國人眼中的王成。”王爍訓練之餘一直在追爺爺的直播,他覺得,王成的故事可以從另一個視角來講述。
麥?卡拉漢,美國陸軍二等兵,上甘嶺戰役的親歷者。
他在這場戰役中活了下來,而且熬到了戰爭結束。
但他丟失了一點東西,左腿。
在爭奪高地的拉鋸戰當中,麥卡拉漢的左腿被中國人民志願軍的炮彈炸飛。
若干年後,他重回上甘嶺,在當年戰鬥過的地方,撒下一條悼念亡友的紫絲帶。
回憶由此開始。
那是一九五二年的深秋。
時年二十三歲麥卡拉漢跟隨大部隊在上甘嶺南面的三八線附近集結待命。
當時朝鮮戰事正處於相持階段,為了在談判桌上贏得控制權和籌碼,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向上甘嶺某高地的志願軍守軍發動了輪番進攻,志願軍十分頑強,成功擊退了聯軍多次進攻,並造成聯軍損失慘重,傷亡數百。
上級命令麥?卡拉漢所在的連隊立即投入到戰鬥之中。
在飛機、坦克和大炮的火力掩護支援之下,卡拉漢的連隊終於拿下久攻不克的山頭。
當跑在最前面的卡拉漢衝到山頭上的時候,他看到了驚人的一幕。
整個陣地上只留下三十多具屍體和一個手無寸鐵的志願軍戰士。
至今卡拉漢都不能忘記那個志願軍戰士的樣子。
看上去年齡很小,像個還未發育成熟的少年,他背靠在一截沒有了樹枝熟葉的樹幹上,滿臉滿身都是泥土。
他渾身都在發抖,不是出於恐懼,而是身負重傷。
戰士的兩隻眼睛裡充滿了憤怒與仇恨。
戰士的嘴裡不停地說著些什麼,儘管不懂漢語,但卡拉漢還是能夠知道那少年是在罵他們。